拙政园ppt复习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拙政园ppt;;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年间,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拙政园是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而成,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齐名。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 ;拙政园分析图 ;拙政园总平面图;历史沿革;4、咸、同、光时期: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李秀成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同治年间的李鸿章设行辕于此地、后巡抚张之万同冶十一年(1872)倡议设立奉直会馆。拙政园西部于光绪三年(1877),由吴县富贾张履谦买入,改名为「补园」。邀请吴中画家顾若波、陆廉夫、书法家俞粟庐等设计布局,历时近十年建成,具有典型晚清园林风格花园改名补园意为补充拙政园的不足,奠定了拙政园西部之基础。;中部概况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面有分有聚,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法。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景区。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景”的效果。  ;枇杷园;;海棠春坞;梧竹幽居;绿漪亭;;一池三山景区;见山楼;别有洞天;香洲;小飞虹;小沧浪;;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园东部 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 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 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 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 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 “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副,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 ——《归园田居》 ;十八曼陀罗花馆隶书对联 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 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 格占了上风, 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西部主要 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 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 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西部另一 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与谁同坐”取自苏 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西部其它建 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 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 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 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 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 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 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文档评论(0)

139****0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