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R探讨血小板_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pdf

基于CFR探讨血小板_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 IV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Ⅷ 前 言1 对象与方法4 研究对象4 研究方法4 统计学分析6 结 果7 讨 论9 结 论12 参考文献13 附 图17 附 表21 综 述23 正文23 参考文献29 致 谢31 个人简历32 山西医科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CFR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 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摘 要 目的: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coronary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是在各种致病因 3 素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 (或)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其主要分为 种 类型,第 1种类型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non-obstructive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NOCMVD)。NOCMVD 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且广泛存在多种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传统危险因素后, NOCMVD 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NOCMVD 的发 病机制存在较大争议,结合目前大量研究报告,主要认为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血小板聚集、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与 NOCMVD 的发生有关。随着诸多研究的 进行,关于NOCMVD 的危险因素的说法也不一,有研究发现 C-反应蛋白、中性粒 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等炎性标志物与 NOCMVD 的发生相 关;也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NOCMVD 的发生也相关。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 C-反应蛋白相关,可反映机体内的炎 症状态及凝血功能状态,可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预测因素。总胆红素作为肝 胆疾病的指标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研究发现低水平的总胆红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 关。目前很少有研究报道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与NOCMVD 发生的关系。 现阶段检测NOCMVD 的方法多使用有创的微血管阻力指数、心肌声学造影等, 而 依赖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oronary flowreserve,CFR)反映微循环功能的研究相对少 见,目前公认在无创技术手段中测量 CFR 的金标准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 NOCMVD ( )。在临床实践中, 的检测手段因有 创、昂贵、可重复性差而难以推广,尝试寻找简便、无创、可靠的临床指标来预测 NOCMVD 成为当务之急。 I 山西医科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 13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 N-氨水PE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诊断NOCMVD,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与NOCMVD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对 NOCMVD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4月至 2019 年8 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 CAG 或冠状 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或无明显狭窄的心绞痛患者 68例,其中男性36 13 例,平均年龄 (53.4±8.7)岁。所有入组患者行一日法静息和负荷 N-氨水PET 心肌 MBF CFR 灌注显像,分析图像获得 和 ,并依照 CFR<2.5 进行分组。NOCMVD 组患 者30例,对照组患者 38 例。于肘静脉采取静脉血并测定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