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谣
—跳房子
一、跳房子介绍
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
二、游戏规则
首先,在地上画房子,房子的规格是长宽大于等于45厘米,一个10个格子,然后按顺序在每个格子里面写上1~10的数字,格子的样式有很多,大家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样式。
1、游戏开始时,站在第一个格子的外面,将沙包丢进方格1,然后单脚跳进方格1中,接下来换脚跳进方格2,期间必须一直保持一个脚站立,另一个脚不能着地,就这样按照1~10的顺序,单脚轮换往下跳,到终点后再按同样的方法跳回来,返回时顺便捡起沙包,最终跳出来,然后将沙包丢进方格2,再次重复刚才的跳法。
2、沙包丢到格子外面或压线算犯规,单脚跳时踩线或越界算犯规,但是途中如果经过并排的格子以及“天堂”时,可以双脚落地。
3、如果犯规则换下一人跳房子,等到下次上场时,从上次犯规的格子继续。
4、当沙包丢完所有的格子后,这个人就有权利盖自己的房子了,需要此人站在起点处,背对着格子将沙包背抛出来,落到那个格子上,那个格子就是他的专属房子,可以把它的名字写在上面,下来当别人跳房子时,不能踩到这个房子,必须跳过去。
5、最终当所有的房子都被盖完后,拥有房子最多的人获胜。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朗读、诵唱童谣,让孩子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童谣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重点难点:
1、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朗读、诵唱童谣,让孩子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童谣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交流童谣,激趣导入课题。
1、我们小朋友会说很多童谣,谁来给大家念一首?
2、师介绍童谣,开火车去参加童谣见面会。
二、学习
(一)、与童谣握手:读童谣。
课件出示童谣《跳房子》
跳房子
小棒棒,细又长,
黄土地上画房房。
小瓦片,四方方,
我和伙伴来跳房。
房子宽,房子长,
房间大小不一样。
左一跳,右一跳,
好像青蛙跳水塘。
你也跳,我也跳,
跳得西山落太阳。
1、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汇报朗读。
2、男女生对读,师生评议读。
3、小组以不同形式汇报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4、表演读,打节奏读,齐读。
(二)、与童谣亲吻:诵童谣
1、把不同形式的背诵展示给大家。
2、评出诵读能手。
(三)、唱童谣:放学生熟悉的童谣视屏,学生跟唱。
小兔跳房子
小兔子,蹦蹦跳,向前跳,向后跳,
蹲下来,采蘑菇,站起来,采蘑菇。
小兔子,蹦蹦跳,向左跳,向右跳,
蹲下来,采菜花,站起来,采采花,
肚子吃得饱又饱,跳房真呀真高兴。
三、了解地方童谣
星期天的早上白雪茫茫,捡破烂的老头排成一行行,警察一指挥钻进垃圾堆,破鞋子破袜子满天飞。
“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 “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腊子开会喽
四、学写童谣
跳房子
小瓦片, 四方方,我们大家来跳房,
房子宽,房子长,蹦蹦跳跳喜洋洋。
学青蛙,跳水塘,学小喜鹊造新房。
天天练,身体棒,长大当个巧木匠,
盖楼房,朝太阳,给咱村里做学堂!
1、 发挥想象,创编童谣。
2、借助拼音读童谣
3、学生编童谣。
4、采用多种形式读童谣。
5、采访,我们课下读了哪些童谣,展示给大家。真正做到课外阅读量的增加。
6、推荐好书,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有益书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