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比较知识分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异同之比较 相同地方:都是古代中国土地分配制度,都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均田和屯田都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占田加剧了土地兼并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屯田制最大功劳就是使经济发展,人民不在挨饿,而北方民族也因此更加团结了.屯田制和以前的田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军队的加入,这使规模更大,农民负担减少,军民关系也变得融洽了。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渊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汉前元十一年(前 169),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日,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分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 8 民 2 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破坏了。咸熙元年(264)政府宣布废除民屯。兵屯虽然继续存在,但作用已经不大了。 占田制與課田制為西晉並行的兩種土地制度。太康元年(西元二八○年)平吳後,制戶調之式,規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即一夫一婦得占田一百畝。所謂「占」,即漢時習稱的「自占」或「占著」,有辦理登記之意,土地辦理登記後表示占有便用權。占田令對於人民占有土地畝數,設定一限額,因此,占田制的作用就是限民占田。不過實際上,占田制並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無法阻止土地集中的發展,相反的,使大土地所有者,獲得法律上的保障。因為法令對於占田逾制的豪族沒有處置的辦法,表示默認其既得利益,而且式令中對官僚占田,另有明白的規定,依照官位的高卑占田:一品官占田五十頃,二品官四十五頃,依次遞減,每差一品減五頃,至九品官猶得占田十頃,就是最小品官,也可由得比一夫一婦所占多十倍的土地。晉朝的世族門閥在九品官人法的蔭庇下,均有入仕做官的機會。占田法中依官品占田的規定,使官僚家族能夠合法的占有相當可觀的土地。當時既然尚未出現土地還授的辦法,已占的土地可以遺傳子孫,因此官僚貴族都累積廣大的田產,世族大姓的經濟由此得到合法的基礎。(劉顯叔) 均田制,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在经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政府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地,大批农民又离开土地流亡四方的情况下,国家为了吸引劳动力回到土地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为了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而推行的.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十月,北魏推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北魏政权在奴隶制残余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补充形式。同时,均田制使游离的劳动力重新和士地结合起来,扩大了自耕农的数量和政府的纳税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唐朝后期国有土地减少,均田瓦解 屯田制与占田制的区别 首先占田制并不是像屯田制那样由官府授田,强迫农民在土地上耕作,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与农民,而是在屯田制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自己占垦荒地。 其次占田制农民与屯田制下农民相比,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显然有所减轻,农民人身更自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最后两者实行的背景不同,屯田制是在战争时期实施的,而占田制是在西晋统一全国后实行的。 什么是屯田制 屯田制最早并不是曹操发明的,汉后历代政府就实行了屯田制.最早应该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由于连年的战争,汉初期为了恢复生产,稳定国家,就大力进行农业的生产,而屯田在当时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当曹操推广屯田制的时候,田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屯田制的产生一方面是曹操迫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所做出的改革,另一方面也是他想一统天下,要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所至.就这样屯田制就在魏发展起来了.

文档评论(0)

158****2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