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中小企业融资破冰之旅.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继个人理财业务之后,中小企业融资成为银行业又一争夺的市场,其间中外银行各施奇谋、 各有胜负,总结起来各有优劣,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象在这一轮竞争中有了 破冰的迹象。 外资银行来了,一时间,“追逐”、“力捧”、“垂青”、“争夺”为标题的文章纷纷出现在 各大媒体上,外资银行雄心勃勃,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部,专门负责针对中国的中小企业的 融资业务。 而现实是,“外资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占比并不大。”一位外资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与零售银行业务相比,外资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通过2006年的“吆喝”,2007 年能赚钱吗? 对于这个问题,外资银行的态度有些含糊。花旗银行在亚太区有近十年的中小企业服 务经验,汇丰在香港拥有20 万中小企业客户,渣打银行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中 小企业理财部门。但是在内地中小企业市场,他们并没有可以称道的丰富经验和适应能力。 但是,中小企业的经济魅力,让外资银行不可能放弃。“花旗研究发现, 未来中国经 济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换句话说,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花旗银行商业银行部中国区总经理张之皓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主要推手来 自于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而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因之产生了对融资的巨大需求。 对于市场嗅觉敏锐的外资金融机构而言,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市场机会。近年来花旗 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力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原因就在于此。看似平淡的市 场,外资银行却从中“嗅”出了新商机。 融资难的背后 中小企业占我国全部企业数量的99%以上,占工业产值60%,进出口总额占60%, 实现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创新就业机会占90%以上。与这个辉煌的成绩相比, 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情况非常不乐观,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只有不到20%。 中小企业的经济魅力,看似很眩目。但是为什么多年来,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依然困 难?在中小企业抱怨融资难的时候,他们自身的问题则是融资难的直接因素,包括中小企业 的财务问题、管理问题、经营问题等多方面。 “银行都愿意将钱借给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企业,不分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中国银 行副行长朱民告诉记者。提到中小企业信誉问题,让很多银行机构的信贷部门头疼,一个多 年从事贷款业务的银行贷款部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每年他经手的贷款有几个亿,其中中小 企业的份额只占不到5%。因为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种子期、发展期,一没有核心的技术; 二没有高盈利,三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这些都是银行贷款业务最不愿意接触的企业。 而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混乱是普遍现象,也让银行对这些财务不透明的企业敬而远之。 “确实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独挡了其融资的道路,一些经营状况好,又有固定资产抵押的企业, 往往吃亏在这个环节上。” 朱民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占了70%以上,而这些企业中家族 企业占了很大的比例。家族企业的财务管理可想而知,一位在家族企业工作的财务经理说: “我们的账务很难获得银行专业人士的信任。” 在每个银行的信贷部对于企业贷款都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要达到这一规定,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很有难度。但是有很多中小企业也在不断获得银行的投资。 在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企业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1999年,长沙力元 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通过科技部严格的技术核定,力元新材 的技术竞争力获得认同,来自各界的资金支持源源不断,银行的资金只占到了融资的很少部 分。 力元新材也以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9 月,公司股票成功上市。2007 年上半 年的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出口产品达842.9 万美元,同比增长 119.2%,成为1至6 月长 沙市第五大出口企业。 力元新材的例子证明了,中小企业在融资难问题,并不是在于银行的门槛过高,而是 在于自身的发展。在无法控制银行贷款的时候,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寻求多方融资和提 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在银行这棵树上“吊死”。 中小企业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门槛高的内资银行、还是开放的外资银行,不都 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救命稻草,只是一种获得资金的渠道。 “敲门砖”效应 在2006年12 月11 日之前,外资银行只能在25个城市向企业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 现在,第一批9 家外资银行获批改制为本地法人银行,

文档评论(0)

15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