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19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含义不仅仅是我们解读文言文内 涵的关键,而且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对于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除了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 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 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 ( 一) 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 2019 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 意。据此可以推断, 该题 A 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 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 “物”(洛阳 )。 又如 2019 年重庆高考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 押”。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二) 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 2019 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 ( 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 起来,就是“放牧牲畜” ; 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又如 2019 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 ?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娶 )( 《孔雀东南飞》 ) 屈平既绌 ( 黜 )( 《屈原列传》 ) 召有司案图。 ( 按)(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三) 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 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 2019 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 2019 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 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 2019 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 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 《氓》一文中“乘彼 ? 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 四) 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 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 2019 年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 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 2019 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 第 3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 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 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 2019 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 “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 “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 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 五) 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 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 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 1991 年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 六) 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