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VIP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与秦汉时期相比,自然科学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在 A 天文和数学 B 天文和医学 C 农学和机械 D 农学和数学1.D 2.《齐民要术》中的“齐民”的意思是指 A 齐国的农民 B 北齐的农民 C 治理国家 D 普通农民2.D 3.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 阶级斗争激烈 B 民族矛盾尖锐 C 民族融合加强 D 对外交流频繁3.C 4.兴起于东汉的道教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吸收了儒家的思想学说②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③还吸收了佛教的不少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④建立起相对完整的道教神仙体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4.A 5.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5.B 6.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佛教盛行所造成的后果有 ①麻痹了人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②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发展③统治者促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④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6.B 7. 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北)周武帝时“自废(指毁佛寺)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益,东平齐国,??岂非有益。”这些材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A 南北朝统治者尊崇佛教 B 寺院占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C 南北朝寺院经济很繁盛 D 北周强盛主要得益于对寺院的毁坏7.A 8.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 B 人的精神与形体分离,人死精神不死 C 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 D 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刀锋,二者相互结合8.B 9.范缜在《神灭论》中说:“浮图(佛教的别称)害政,桑门(佛教僧侣)蠢俗。小小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趣僧,而不恤亲戚,不怜空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施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从上文看,范缜反佛教的主要原因是①佛教造成了社会的分裂战乱②佛教破坏了家庭和亲属关系③佛教妨碍了政府的行政活动④佛教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②④9.C 10.从曹操留下的诗歌看,“建安文学”的主要特点有 ①内容充实②苍凉悲壮③富有生气④通俗易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0.B 11.汉字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完成这一巨大进步的书法家是: A 蔡邕 B 钟繇 C 王羲之 D 王献之11.B 12.我国佛像画的始祖是 A 曹不兴 B 顾恺之 C 阎立本 D 吴道子12.A 专心 爱心 用心. 13.下列著作中,既有地理价值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价值的是 A 《缀术》 B 《禹贡地域图》 C 《水经注》 D 《抱朴子》13.C 14.形成陶渊明诗歌田园诗风格的主要社会根源在于 A 迷恋农村的自然风光 B 唤起人们关心人民疾苦 C 士族腐朽,现实黑暗 D 受宗教影响无意于仕途14.C 15.南北朝时期,宗教广泛流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得到直接反映 ①建筑②雕刻③绘画④哲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15.D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蓄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奴婢。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食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 ——摘自《南史?循吏列传?郭祖琛传》 材料二 自迁都以来,年逾二纪,寺寺民居,三分且之。??非但京医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然,侵压细民,广占田宅。 ——摘自《魏书·释老志》 材料三 或问予曰:“神灭,何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摘自范缜《神灭论》 材料四 太延四年(公元438年),北魏太武帝令50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在长安一寺院发现收藏兵器、财物,下令杀尽长安和各地僧人,并焚毁经像。 ——(《魏书》卷114《释老志》记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