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于漪老师《岁月如歌》读后感
集义小学
张亚芳
215 年 5 月
教 海 无 涯 乐 行 舟
---- 于漪老师《岁月如歌》读后感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 2013 年在上海的一次教师培训大会上,
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 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 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 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 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依然能那么热爱自己的事业, 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
象。会后于漪老师又送给所有参会的老师自己的创作《岁月如歌》 ,
回到住处拿起书一直看了四个多小时, 被她老人家对事业的那份执着
深深地感动了, 回到学校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 于是推荐学校
的青年教师都读这本书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
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
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 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 又虚怀若谷, 体现一代宗师风范。 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 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
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 备课,必须一丝不苟, 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
懂。“ 真懂” 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 胃溃疡、肝炎、腹
部大手术、 脑缺氧、血尿等疾病” ,仍然“ 挑灯夜战, 病榻苦读” ,“ 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
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 ,真可谓历尽艰难,
方“ 胸中有书” 。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
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 着” 字有四个读
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 zháo 的话,后面还有一个“ 了 ” ,才顺
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
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 all was asleep 而不是 sleep ,才吃准了是念 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
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
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 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
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 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
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
起码的信任, 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 就要千
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
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 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
是
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 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她的教育
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 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 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 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 但读来真实可信, 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
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 你又不是十三点” !过后,另一名同学
在周记中写到:“ 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 ” 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
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 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 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
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 80 年代
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 但奇怪的是, 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