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含答案].pdfVIP

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总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 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 “考生条形码区”。 3.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 存 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 典著作, 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 的生存与发 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荀 子谓: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 涂。此乃切实可行之议。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 “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 《淮南子》讲: “禹决江疏河以为 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 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 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 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 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 化 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 阳光、 雨露和土壤。对此当念兹在兹。 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 “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 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工业 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 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 “改造自然”,但 “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 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 回敬。卡普拉在 《转折点》中说: “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 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 可能是自 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我们的生路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 神和 “道法自然”。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善待自 然,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视万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此即张载 《正蒙》又云: “和则可大, 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诚哉斯言。 (摘编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态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济活动以及社会结构问题。 B.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宗旨是主张天人合一,人类必须顺从自然,反对逆天而行。 C.进入信息化时代,掌握尖端技术的人们可以得心应手地对自然加以改造。 D.我们面临着人类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