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俗话说 “冬有生姜,不怕风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生姜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
嗽、胃寒、呕吐等症的辅助治疗。中医认为,姜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当遭遇风
吹雨淋、风寒侵袭时,喝一碗红糖姜汤治感冒效果不错。 需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的感冒都适
宜服生姜。
感冒在中医临床上主要分为风寒、风热、 暑湿、 表寒里热等证型。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
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涕、咳嗽、痰白稀、怕寒明显,全身无汗且有酸痛不适的感觉,一
般不发热, 即使有发热也比较轻;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流黄色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
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等症状;暑湿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
昏重胀痛、身体倦怠,伴有胸闷、恶心等症状;表寒里热感冒,又名 “寒包火 ”,多以恶寒发
热、咳嗽气喘、痰黄黏稠、烦躁、头痛为主症。另外还有气虚、阴虚等证型感冒。中医治病
以辨证施治为主, 对于风寒感冒, 应该用辛温的解表药以宣肺散寒, 对于风热感冒应该使用
辛凉的解表药物,对于暑湿感冒,则应该用清暑祛湿解表的药物。
不少人喜欢喝点姜汤防治感冒, 实际上, 姜汤只适用于风寒型感冒。对于风热感冒,人
体本来已经受了风热, 或者寒邪入里化热, 亦或有的人本为热性体质, 如果这时再服用生姜
类温热药,就如同火上浇油,会加重内热。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祝建材
防感冒偏方点评
除了喝姜汤外, 民间及网络上也流传一些防治感冒的土方法, 这些是否有科学性呢?下
面我们逐一看看。
说法 1:点穴法:一边说话一边揉动合谷穴、列缺穴,能起到防范感冒的作用。
点评: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处。如果按压手法正确,确实有预
防和辅治感冒的作用。方法为用对侧拇指指腹按揉该处 1-2 分钟,以出现酸胀感为度,双手
均按揉。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对牙痛、头痛等有一定效果,但和感冒利咽等无
关。
说法 2:用薏苡仁熬水搓手心、熬水饮用,对预防感冒很有效。
点评:薏苡仁在中医中重在去湿,味甘微寒,对暑湿感冒、关节炎等有效,冬季感冒多
以风寒之邪为主,故用薏苡仁不合适。
说法 3:搓按鼻子及鼻翼两侧可防感冒。
点评:鼻翼两侧有迎香穴,此穴主治鼻塞、鼻病、牙痛、感冒等。有助预防感冒。可在
凉水洗脸后, 用小鱼际 ( 小指外侧的肌肉 ),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到眉毛中间的印堂穴来回搓,
搓到发热为止。
说法 4:用蘸过醋的棉棒洗鼻腔防感冒。
点评: 醋可以防流感,房间用醋薰一薰, 有助空气消毒, 故用蘸醋的棉棒洗鼻腔可防感
冒,但醋为酸性,要避免液体过浓损伤鼻腔粘膜。
长 沙 市 中 心 医 院 主 任 医 师 黄 建 乐 .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F0C8C8;margin-top:10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0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corrTxt_01 a {text-decoration:none;} 相关阅读: 姜汤对付 “空
调病 ”可乐姜汤可能会加重感冒姜汤治感冒也因人而宜 ( 图)吃什么防治宝宝感冒效果好儿童
感冒须走出仨误区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