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兴县电子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槐坎电子元器件产业研究
摘要:电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和基础产业,本文分析了长
兴槐坎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电子元器件产业 现状 问题 前景 对策
一、电子元器件相关概述
(一)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1、电容器定义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或存储电量(电势能)的容器。是电工及电
子设备中广泛应用的电路基本元件,通常由电介质(绝缘材料)隔
离的两块导电极板组成。
2、电容器的分类
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按电解质分类有: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
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
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
低频耦合、小型电容器。
3、常用电容器介绍
铝电解电容器(CD)。用浸有糊状电解质的吸水纸夹在两条铝箔
中间卷绕而成,薄的化氧化膜作介质的电容器。主要特点是体积小,
1
容量大,损耗大,漏电大。
钽电解电容器(CA)铌电解电容(CN)。用烧结的钽块作正极,
电解质使用固体二氧化锰温度特性、频率特性和可靠性均优于普通
电解电容器,主要特点是损耗、漏电小于铝电解电容
薄膜电容器。结构与纸质电容器相似,但用聚脂、聚苯乙烯等
低损耗塑材作介质的电容器,主要分为聚酯(涤纶)电容(CL)、聚
苯乙烯电容(CB)、聚丙烯电容(CBB)电容,槐坎电容器产品主要
是薄膜电容器。
瓷介电容器。穿心式或支柱式结构瓷介电容器,它的一个电极
就是安装螺丝。主要特点是引线电感极小,频率特性好,介电损耗
小。主要分 高频瓷介电容(CC)和低频瓷介电容(CT)电容。
独石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在若干片陶瓷薄膜坯上被覆以电
极桨材料,叠合后一次绕结成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外面再用树脂
包封而成小体积、大容量、高可靠和耐高温的新型电容器。主要特
点是电容量大、体积小、可靠性高、电容量稳定,耐高温耐湿性好
等。
纸质电容器。一般是用两条铝箔作为电极,中间以厚度为
0.008~0.012mm的电容器纸隔开重叠卷绕而成。
微调电容器。电容量可在某一小范围内调整,并可在调整后固
定于某个电容值。瓷介微调电容器的 Q 值高,体积也小,通常可分
为圆管式及圆片式两种。
4、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国产电容器的型号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不适用于压敏、可变、
真空电容器)。依次分别代表名称、材料、分类和序号。
第一部分:名称,用字母表示,电容器用C。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
第三部分:分类,一般用数字表示,个别用字母表示。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
2
用字母表示产品的材料:A-钽电解、B-聚苯乙烯等非极性薄膜、
C-高频陶瓷、D-铝电解、E-其它材料电解、G-合金电解、H-复合介
质、I-玻璃釉、J-金属化纸、L-涤纶等极性有机薄膜、N-铌电解、
O-玻璃膜、Q-漆膜、T-低频陶瓷、V-云母纸、Y-云母、Z-纸介。
5、电容器发展历史
最原始的电容器是 1745 年荷兰莱顿大学 P.穆森布罗克发明的
莱顿瓶,它是玻璃电容器的雏形。1874年德国M.鲍尔发明云母电容
器。1876 年英国 D.斐茨杰拉德发明纸介电容器。1900 年意大利 L.
隆巴迪发明瓷介电容器。30 年代人们发现在陶瓷中添加钛酸盐可使
介电常数成倍增长,因而制造出较便宜的瓷介电容器。1921年出现液
体铝电解电容器,1938 年前后改进为由多孔纸浸渍电糊的干式铝电
解电容器。1949年出现液体烧结钽电解电容器,1956年制成固体烧
结钽电解电容器。50 年代初,晶体管发明后,元件向小型化方向发
展。随着混合集成电路的发展,又出现了无引线的超小型片状电容
器和其他外贴电容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