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 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法学法: 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用屏幕显示出来。 伴随解说词: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 冷暖 ; 这个诗人是谁 ?( 杜甫 ) 我们曾学过,请回忆一下杜甫的基本情 况。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 ( 先由学生介绍,互相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诗圣”之称, 1982 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 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 安 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无数脍炙人口的 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 对诗人杜甫来说, 更是这样。杜甫 43 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 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 当时是田园荒芜、 战乱频仍,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 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 饱受了战乱之苦, 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 这些诗篇因为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 我们学过的、。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 公元 760 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 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 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 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 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 ,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 、“丧乱”、“突兀”、“见此 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同时把握诗行的节奏及韵律。 示例:八月  /  秋高  /  风怒号,卷我  /  屋上  /  三重茅 大庇  /  天下寒士  /  俱欢颜 吾庐  /  独破  /  受冻  /  死亦足 3、学生先互相练读、评读,挑选优秀展示朗读。 4、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想象画面,感受文中的意象的作 用。 四、研读赏析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⑴学生分成若干组合,互相提问诗中的词语,理解、把握词义。 ⑵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口述课文大意。 ⑶推荐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 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 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 2、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 板书 ) 秋风破屋 顽童抱茅 夜雨难眠 ( 长夜沾湿 ) 期盼大厦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 ,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 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 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 、3 环节中穿插逐层分析各小节 ) 请根据第一个诗节的内容,在“秋风”一词的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词语构成偏正短语并且阐述理由。 分析:学生很可能选择“无情” 、“猛烈”“凶猛”等词语。根据是此段中有“怒号”一词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等。鉴于此,教师可以顺势推理,把第一句改为“八月秋高风猛烈 ( 或无情、凶猛 ) ”并让学生跟原文比较孰优孰劣,弄清“怒号”的拟人化用法是最佳的。从而达到“炼字”的目的。 追问: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 ?( 卷、飞、渡、洒、挂、罥、飘 转)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痛惜 ) 读第二节,思考: 群童为何抱茅 ?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 但是

文档评论(0)

18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