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摘 要 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在一国的国 民经济运行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可 以通过利率、信贷、资产价格等渠道,经过金融部门、金融市场,作用于投 资、消费和进出口三个变量,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的功 能。这个路径就是论文将要研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导机制的畅通 与否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1998年到2002年间,为了刺激内 需,中央银行大幅降低利率,在此期间,我国却出现了持续的通货紧缩,这 一阶段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针对于2003年下半年以来投资 过热、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扬、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和资源约束偏紧的经济现 实,央行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率以及提高存贷款利率等措施调控经济的 “过 热,倾向,虽然目前为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回落,但经济中产生通胀的 因素仍然存在,并且经济存在着 “硬着陆”的风险,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同样 受到置疑。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由于各自观察的角度和强调的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对货币政策传导 机制的认识存在许多流派的观点,这些学派的观点归结起来,认为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货币传导渠道、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 渠道和金融资产价格渠道等。这些不同的传导渠道观点中,有的相互交叉, 或者存在相似之处,但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有两个基本渠道:一是货币传导渠道, 这种观点主要分析利率、汇率变动如何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二是信贷 传导渠道,这个学派观点是对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综合,主要通 过银行、企业、居民家庭财务状况和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分析货币政策对经 济的影响. 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存在及其主导性作用,西方学者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研究 我国正处于一个由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开放市场经济体系的过渡阶段, 199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 转型期,笔者认为信贷传导机制在我国存在且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通过回顾西方理论,对货币政货传导机制进行了分类阐述。货币 政策传导机制分为货币传导机制和信贷传导机制两大范畴,其中,从广义上 讲,信贷传导机制是资产负债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的统一,从狭义上讲,信 贷传导机制就是银行信贷渠道。后文研究的重点是狭义的信贷传导机制,即 银行信贷渠道。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存在的可能性及其传导过 程中的特征。首先,本章提出信贷传导机制存在需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进 而逐条论证这些条件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可能性;然后,立足 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实践,研究了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到开放 市场经济体系的过渡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最后从理论上和实践 中得出结论— 信贷传导机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本章用了大量篇幅,对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 制进行了分阶段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可贷资 金来源和总量控制角度,分析中央银行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第二,从商 业银行可贷资金运用和贷款结构着手,分析商业银行和企业对信贷传导机制 的影响;第三,地方政府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第四章,措施和政策建议:提高人民银行分支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 积极探寻中国商业银行的再生之路,完善其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委托代理制度,破除县域金融服务真空;加强金融 体系外的改革,重塑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实行区别的信贷政策。 论文的主要观点是: 1.中国的信贷传导机制在中国是存在的。 从理论上看,我国具备信贷传导机制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由于我国正逐渐过渡到以市场定价为主的经济,经济中存在垄断 摘 要 竞争、交错定价等因素,从而使价格具有粘性。价格在短期内不能随货币供 应迅速充分的调整,因此货币供给的变化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