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石家庄学院(南校区)校园控制测量
技术设计书
指导 老师: *****
项目负责人: *****
技术负责人: *****
编 写 人: *****
级地理信息科学本科 *班
年*** 月
.
.
1.控制测量的目的、任务概述 1
1.1 控制测量的目 1
1.2 控制测量的任务 1
2.工程概况 1
2.1 工程任务 1
2.2 对测量工作的要求 1
3.测区概况 2
3.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
3.2 测区人文环境概况 2
4.已有资料及成果 3
4.1 测区地形图 3
4.2 控制点及其保存情况 3
4.3 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和利用情况 4
5.测量依据 5
6.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5
6.1 坐标系统的选择 5
6.2 布设的具体方案 5
6.3 通视行分析 6
7.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6
7.1 水平角观测 6
7.2 距离测量 6
7.3 水准测量 6
.
.
8.现场踏勘 7
8.1 场地的概况 7
8.2 需要调整位置的控制点 7
8.3 设计时没有考虑或发生变化的特殊因素 7
9.控制测量布点及测量方法 7
9.1 测量布点 7
9.2 测量方法 7
10.人员组织及仪器设备 8
10.1 人员组织 8
10.2 所选的仪器设备 8
11.上交资料 8
.
.
1.控制测量的目的、任务概述
1.1 控制测量的目
概述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
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按照设计要求将沿石家庄学院(南校区) 2 号楼楼体周围
布设控制网。
1.2 控制测量的任务
应学院要求,布设沿学院 2 号楼楼体测区的控制网。通过一级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
量将完成闭合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导线边长的丈量任务,并计算出个导线点的坐标,进而
完成水准网的控制测量,为学院施工提供高精度的施工数据。
2.工程概况
2.1 工程任务
通过一级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将完成闭合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导线边长的丈量任
务,并计算出个导线点的坐标,进而完成水准网的控制测量,为学院施工提供高精度的施
工数据。
2.2 对测量工作的要求
设计精度为一级导线测量和四级水准测量。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完成测
量任务。
.
.
3.测区概况
3.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 114°29′,北纬 38° 03′是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
干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干燥凉爽,冬季寒冷,降雨量集中于 6、 7、 8 月份,冬春
光照较少,夏秋光照充足。
测区内虽地势平坦,但多树木、花圃等,植被茂盛,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图表 1
3.2 测区人文环境概况
测区位于学院的主干道上,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对测量工作产生不便。
.
.
4.已有资料及成果
4.1 测区地形图
图表 2
4.2 控制点及其保存情况
本测区内现有两个已知控制点,两个点位保存情况完好。
.
.
图表 3
图表 4
4.3 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和利用情况
现有一张石家庄学院(南区)的地形图以及两个已知的控制点,现有资料均可直接利
.
.
用。
5.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1-91)
(3)《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4)《石家庄学院(南校区)校园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6.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6.1 坐标系统的选择
为了能够使用现有的控制点, 充分利用国家控制点的成果, 坐标系选择国家统一的 3°
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实际进行测量时, 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
进行各项的改正。布设的控制测量网上任意两点坐标的要求长度变形小于相对变形值,利
于正确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6.2 布设的具体方案
根据电子平面图先进行图上选点,然后到现场根据测区环境进行实地选点,布设
4 个
控制点,平均边长 150 米。注意要将到导线点选在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位置,相邻
导线点之间应通视性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
.
.
图表 5
测角测距采用全站仪,测内角及边长。
6.3 通视行分析
本次测区为小区域的测量任务,地势平坦,高差小,不存在不通视的情况,选择的控
制点避开了树木、楼体建筑物、车辆等障碍物的遮挡,通视性良好。
7.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7.1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观测两个测回,对准误差不超过 3mm,整平误差不超过 1 格,半
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 40′。
7.2 距离测量
距离用钢尺量距,往、返测,相对误差不超过 1/3000。
7.3 水准测量
双面尺法,同一水准尺的红黑面读数之差(加尺常数)不大于 4mm,红黑面尺高差之
差不大于 6mm。
.
.
8.现场踏勘
8.1 场地的概况
测区现场地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