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饮食文化的人文特点探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西安饮食文化的人文特点探究 一、 西安概况: (一) 地理位置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 9 区 4 县,总面积 10108 平方公里,人口 741 余万。 (二) 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西周、秦、 汉、隋、唐等 13 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 西安有 3100 多年的建城史和 1120 多年的 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 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 自公元前约 11 世纪至公元 9 世纪末, 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 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 - 京兆府(郡)辖 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废奉元路设西 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 1928 年,在西安首次设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 (三) 气候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 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 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四) 民族 西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截至 2012 年,全市共有民族 53 个,其中 少数民族 52 个,常住人口 9.78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1.15% 。在少数民族中,回族 人口最多,有 64216 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5.28% 。高中时我的同桌就是一个 回族小伙。 (四) 宗教 西安的宗教也丰富多彩。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长安,已有 1900 多年的历史。 截至 2012 年,西安有佛寺百余所,僧尼约 700 人,信教群众约 8 万人。在中国和 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六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同时,中国土生土长 的道教也比较发达,全市现有道教宫观 27 所,道教职业人员约 200 人,信教群众 5 万人。当然,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也存在很多。我的外婆就是一位基督教徒。 二、 历史上的西安饮食文化 .. . (一) 饮食文化历史 西安是周秦汉唐等 10 多个王朝建都的地方,历时 1100 多年。为了满足众多 帝王将相、豪门贵族的需要,西安本土涌现和造就了一大批名厨,而且会聚了一大 批名师名厨。这些名师、名厨,不仅带来了各地优秀的烹饪技法,而且研制出大量 的名菜名点、宫廷盛宴,使陕菜博采众长,名燥一时,为西安乃至中华烹饪的发展 和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机遇。 强盛的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超过百万的 世界大都会。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既对东邻的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有巨 大吸引力,也受到西亚、欧洲诸国的仰慕。当时,来长安经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二三 百之多。活跃繁荣的经贸活动把长安的饮食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开始出现了规模 宏大、陈设豪华的高级酒楼饭店。为满足其需求,御膳房的高厨们精研烹艺,不计 成本,追奇猎异,创出众多滋味香醇、造型优美的名肴名菜,如驼蹄羹、驼峰灸、 消灵灸、红绫饼、五色饮等。 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各地商贾在经商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风 格各异的饮食文化和珍馐佳肴, 开设了如 “胡姬酒肆 ”等等的外域酒楼, 使长安成为 “胡 食”和其他外来饮食的荟萃之地;许多国家的外交使团在与长安的各种交往中,也不 忘带人学习中华高超的烹饪技艺。譬如日本,在贞观四年至昭宗八年的 260 年间, 就先后向中国正式派遣了 16 次使团,大批日本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 其中就有不少 专门学习制作菜点的 “味僧 ”。日本平安时代,随遣唐使来到长安青龙寺拜惠果为师 的空海和尚,在学法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制做面条的技术,回到日本后便把面条的制 做技艺传给他的故乡赞岐人民,还把相应的餐具筷子也带回日本。直到现在, “赞岐 面食文化研究会 ”几乎年年到西安青龙寺做 “献面 ”,以示感恩。唐朝也多次派遣使团, 到外域去传授中华烹饪技艺。据《唐大和尚东征传》载,鉴真法师东渡时携带了红 绿米、面、茶叶、胡饼、烧饼、薄饼等中国美食,随行人员中还有不少擅长烹调的 徒弟。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菜的鼎盛发展,不仅使陕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 且推动了包括饮料在内的中国饮食烹饪及其文化的整体发展。主要表现在: 1、茶及茶文化。据《华阳国志》记载,距今 3000 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陕 南已开始产茶,到了唐代,包括紫阳在内的山南道,还被 “茶圣 ”陆羽《茶经》列为 全国八大产茶区之首,并参与 “茶马互市 ”活动。长安永昌坊开创的茶铺,更成为中 国最早的专业茶座,由此产生了茶文化。 2 、酒及酒文化。 历史遗迹表明,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是传说中酿酒发明者 杜康的故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