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 0405园林植物保护项目教学设计.doc

园林植物保护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 0405园林植物保护项目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名称 项目一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 授课时数 22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或中职阶段已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病虫识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来看,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病虫识别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园林植物病害,会正确判别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2.能正确鉴别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能进行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的诊断。 3.了解其它侵染性病原的一般性状,明确其所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 4.了解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种类,能进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5.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能正确判别昆虫附肢附器的类型。 6.掌握昆虫变态类型的特征,能正确识别昆虫的虫态类型。 7.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鉴别园林植物昆虫的主要类群。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形态识别园林昆虫十个目与病原真菌。 难点:病害的诊断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于病虫害的概念、形态构造等内容采用讲授法。 模拟训练法:病害症状、真菌形态、昆虫附肢附器类型、昆虫类群等内容用图片进行模拟训练。 实物训练:用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进行症状类型、昆虫附肢附器类型、昆虫类群判别。 实训条件 实训场所:病虫害实训室、分离培养室、标本室、器材室 实训器具:生物显微镜、实体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放大镜、镊子,培养皿,灭菌锅 实训材料:病害腊叶标本和浸渍标本,昆虫干制标本和浸渍标本,真菌、细菌、线虫、螨类玻片标本;病菌分离培养材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学习情境等) 设计意图及效果 模块一 园林植物病害识别(10学时) 任务1园林植物病害症状类型判别(2学时) 任务分析: 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是用肉眼看园林植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如褪色、黄化、枯斑及枯斑上的小黑点等,这些现象就是病害的症状,病害的种类不同病状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经验者可根据症状的类型大致诊断所属病害的种类。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1.讲解(30分钟) (1)病害的涵义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的非正常影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生理、组织结构、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降低绿化效果及观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病害的症状与类型 植物生病后外部形态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症状按性质分为病状和病征。生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病原物在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划分为变色、坏死、萎蔫、畸形、流脂流胶五种类型。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粒)状物、蕈体、膜状物或线状物、脓状物等类型。 2.模拟训练(20分钟) 利用多媒体图片或挂图进行症状类型判别训练。 3.实际操作(50分钟) 每个同学独立完成病害标本和校园植物病害症状类型判别,上交实训报告。 将园林植物病害症状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编号 病害名称 发病部位 病状类型 病症类型 任务2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诊断(4学时) 任务分析: 真菌病害占园林植物病害的80%以上,是最常见的园林病害。识别真菌的类群是正确诊断真菌病害的基础。真菌病害诊断可通过现象诊断、症状诊断、真菌形态观察等几个步骤实施。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1.讲解(50分钟) (1)真菌的一般形态 真菌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 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称为营养体。典型的营养体为纤细多枝的丝状体。单根细丝称为菌丝,菌丝可不断生长分枝,许多菌丝集聚在一起,称为菌丝体。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有些真菌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 真菌的繁殖体:真菌经过营养生长后,即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进行繁殖。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六种类型:芽孢子、粉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厚壁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任何产生孢子的组织或结构统称为子实体。真菌的无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以重复产生、重复侵染,为再侵染来源,但其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菌的有性孢子多数一个生长季节产生一次,且多产生在寄主植物生长后期,它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常是越冬的孢子类型和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2)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1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的生活史或发育循环。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