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写在母亲忌日随笔.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写在母亲忌日随笔 先人的卒日称忌日,每逢忌日设筵席祭祀称为做忌日。那在母亲忌日那天,大家都写了哪些随笔?来看看我精心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获。 篇一:写在母亲去世一周年的忌日 2011年10月14日晚,我母亲匆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母亲病故这天,距离8月4日她的钻石婚庆典只过了71天。 10月14日傍晚我母亲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梗塞发生心脏猝死,带着太多的遗憾离开了这个她眷顾的世界!我们当时都懵了,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只觉得这是一场噩梦,不可能是真的。 我的母亲去世时虚岁82岁,按照中国人的常理,寿命已经不算小了。但是我却觉得我母亲属于英年早逝,因为82岁的寿命与她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去年春节期间,我母亲还信心满满地说还要再活二十年。我丝毫也不怀疑她这句话的真实性,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母亲身体一直很好,总是精力充沛,壮心不已,走三四里路根本就不用打车。虽然已经年逾80岁,但是心理年龄好像只有18岁。她还有太多太多的愿望没有实现:她还差三个月就可以看到她的重外孙辈(长外孙刘洋的孩子)问世,她还没有见到次外孙和三个孙子结婚。本来按照我母亲的健康状况,这一切只是迟早的事,都能等得到的,我总觉得母亲的生命是遥遥无期的。可是现在母亲突然地却走了,永远地走了,到了另一个世界,与我们阴阳两隔了! 母亲自幼天资聪颖,她6岁上小学,12岁考入昌黎汇文中学,我母亲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无论大小考试都能稳拿全班第一。高中毕业后她报考了5所大学:清华、北大、南开、中法大学(后与南开合并)、天津师大(后改名河北师大)。1948年正值昌黎解放,整天炮声隆隆,母亲无法静下心来很好地复习功课,故清华和北大没有考取,但是她被南开、中法大学和天津师大录取了。当时我姥爷觉得一个女孩子读到高中毕业,文化已经不算浅了,不愿意让她再到大学里继续深造,去南开和中法大学就读是要付学费和生活费的,没有家庭的资助,我母亲自然是读不起的。还好天津师大不要学费,饭费也全免,我母亲便就读于天津师大,1952年毕业。 我母亲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任教。她教过的学生,都是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她曾教过高玉宝、吴云铎、郝建秀。郝建秀比我母亲小两岁,1953年至1956年在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进修。 我们家是一个多子女家庭,在那个年代,双职工家庭最多只有两个孩子,而我们家兄弟姐妹一共5人,孩子的间距又很近,我母亲自然照顾不过来,由我姑姥姥帮助带孩子,我们都是由我姑姥姥带大的。母亲没做过饭,但是她会裁剪、缝制衣服,她没看过任何裁剪书籍,但是她手巧,敢下剪子,把旧衣服拿过来看一下,就照葫芦画瓢地剪出衣服的轮廓,那时我们家有一台缝纫机,我们5个孩子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由我母亲自己做,虽说衣服样式不是多么时髦,但还算合体,在那个年代,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已经是难得的幸运了。记得那时一到小年,我母亲便买布忙着为我们做衣服,一直忙到腊月29的晚上,大年30清早,当我们睁开睡意惺忪的双眼时,一身新衣服已经放在了枕边。 我刚上初中时,母亲任我们班的班主任。那时学校基本不上文化课,学生整天写批判稿,一次有一位同学写批判稿,残渣余孽四个字不会写,就问我母亲,我母亲便写在了黑板上。那时黑板的上方写着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于是有个同学就告诉了工宣队,说我母亲在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下面写了残渣余孽,说这是政治问题,幸亏工宣队的贫下中农代表、正明山的孙大伯没有给我母亲上纲上线,他说,老师是毛主席派来的,你们要相信老师。你们有不会写的字问老师,老师不往黑板上写往哪里写?当时贫下中农代表的话自然是一言九鼎,我母亲才躲过这一劫。 我母亲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尽管她在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没有任何政治历史问题,但是我父亲在文革中隔离受审还是使她受到了牵连,当时她虽然悲伤,却没有流过眼泪。 1968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的指示下达后,她带头写申请要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带领全家到农村插队落户。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那时只有13岁,我的三弟才5岁,由于家里没有劳力,学校工宣队没有批准我母亲的申请。 1969年冬天,我母亲参加了农村斗批改宣传队,在我们县的东牛栏村一呆就是一年,连过春节都没有回过家,家里就剩下了我们5个孩子,其窘迫程度可想而知。 我母亲在农村表现得非常出色,当时斗批改宣传队在老乡家里住,每天早晨她都要给老乡家挑水,那时的农村都是大口井,需要用扁担摆水,她在家里从来没挑过水,我真不敢想象她当时是怎么挑水的,要是掉到井里怎么办?想起来真是后怕。 东牛栏村的生产队长撂挑子以后,很多社员都要选我母亲当队长。由此看来,我母亲那时确实表

文档评论(0)

zdq2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