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ET与WSN 无线自组网的无中心、自组织、分布式、多跳转发等特点,使 .doc

MANET与WSN 无线自组网的无中心、自组织、分布式、多跳转发等特点,使 .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ANET与WSN 无线自组网的无中心、自组织、分布式、多跳转发等特点,使它具有无需网络基础设施、可快速临时组网、系统抗毁性强等突出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无线自组网的两个重要分支,面向不同应用。 移动自组网主要面向“人与人”之间的移动通信,最早源自军事移动通信,要求通信系统具备以下能力:网络快速展开与组织、抗毁性强、移动中通信、通信距离远等。灾后救援是其又一应用领域。发生地震、水灾、海啸或者大规模恐怖袭击后,通信基础设施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来自各方救援人员急需这种不依赖通信基础设施又能快速部署的通信技术。在扩大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保障车辆通信等方面移动自组网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Mobile Ad hoc Network节点是面向个人通信的无线终端,节点的自由移动(人员便携、车载、机载等)导致网络拓扑快速变化,如何适应网络拓扑动态变化是Mobile Ad hoc Network设计的主要挑战。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面向“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快速部署、自组织、高容错性等特点,军事方面可用于敌军兵力监控、战场态势实时采集、目标定位、核生化攻击检测等;环境方面可用于监测河床水位和土壤水分,预测山洪、地震的可能性、监视野生动物等;医疗方面可用于监测人体生理数据,医院药物管理等;此外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仓库管理、自动化生产等众多领域都可能孕育出全新应用模式。传感器节点多采用电池供电,节点数量众多,部署区域环境复杂,采用人工电池更换方式来补充能源是不现实的,电池能量耗尽是传感器节点失效的主要原因。如何高效使用能量来最大化网络生命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 发展历程: Mobile Ad hoc Network 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分为两个阶段: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 年代末期,是基于军事通信应用的初期发展阶段;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是基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应用的快速发展阶段。 (1) 军事通信的初期发展阶段 移动自组网的出现,最早来自军事通信的需求[LNT87]、[B90]。首先作战部队的快速移动,要求相互间通信只能采用无线方式。其次军事通信网要求具有抗毁性,不能因为个别节点的摧毁造成整个网系的瘫痪,为此要求通信系统最好采用无中心、分布式协调方式组网;在某些战场环境下,无法预先布设通信基础设施,参战单位多元化,需要一种能快速展开的移动自组网。此外,战场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100MHz以上的频段只能进行视距传输,限制了无线通信的范围,为实现远距离用户的信息交互,必须采用多跳中继转发方式。Ad hoc 网络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 1968 年的 ALOHA 项目和 1972 年的 PRNET 网络。1968 年,美国夏威夷大学为了将分布在四个岛屿的七处校园内的计算机之间互连,构建了第一个无线自组网――ALOHA 系统。在该网络中,计算机不能移动,相互之间一跳可达。该项目首先研究了共享无线媒介的多站点接入信道问题,提出了著名的ALOHA 协议。 1972 年,夏威夷大学在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支持下,开发了支持节点移动的分组无线电网络 PRNET(Packet Radio Networks)。与 ALOHA 不同,PRNET 允许在一个更广地理范围内,采用分组多跳存储转发方式进行通讯。PRNET 设计时希望网络的形成无需人工干预,系统能自动初始化和自动运行。这意味着网络节点能够发现邻居节点,并根据这些邻居节点形成路由。 1983 年,DARPA 资助进行了具有抗毁性和自适应的无线网络 SURAN 项目(SurvivableAdaptive Radio Networks)。该项目重点解决以下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当时的无线通信装置体积大,功率大,成本高。组网算法虽然在小规模网络上得到验证,但是无法支持大规模网络。网络抗电子干扰能力差。该项目研制出低成本的分组无线电电台——LPR。电台带有集成微处理器——Intel8086,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和自适应前向纠错技术提高抗干扰性。基于 LPR 平台,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支持大规模网络。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研制完成了短波自组织网络 HF-ITF 系统,该系统能够保障海军特遣舰队在 500 公里范围的舰只、飞机、潜艇相互之间进行 联网。系统工作在短波频段,是采用跳频方式组网的低速自组织网络。 (2) 军民并重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