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亦可灸 罗秀英学号 《本草备要》记载道:“艾叶苦辛,生 .docVIP

热病亦可灸 罗秀英学号 《本草备要》记载道:“艾叶苦辛,生 .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病亦可灸 罗秀英.学号2002023030 《本草备要》记载道:“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因此,一直以来,艾灸法被用于寒证、阴证及虚证已沿习成风,但这并非金科玉律,从古到今都有“热病可灸”的例子或记载。 1“热病可灸”的理论探源: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又有“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谓反治即以寒治寒,以热治热。另外《理论骈文》中说:“若夫热证可以用热者,一则得热则行也,一则以热能引热。使热外出也,即从治之法也。”《红炉点雪·痰火灸法条》曰:“……热病得火而解者,犹火郁发之之义也。”又如《医学纲目》说:“灸法所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义也。譬如盗入人家,必开门逐之使出,万一门不开而无所主,必伤生乃已。” 魏之王秀 在《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了用隔蒜灸治疗毒虫咬伤的医案:“立斋治陈鉴居关人蝎螫手,瘀痛彻心……以飞龙夺命丹涂患处,及服止痛之药,俱不应。乃以隔蒜灸法灸之,遂愈。薛母及薛皆尝被螫,如前灸之,痛即止。”可见,“热能行热”这一思想自古已被我国医家所认识。 另外,《艾条通说·艾火非燥》是日本江户时代名医后藤艮山学术思想的总结,其中讲到艾火的性质并非燥热而是温润平和的,有如“火焙粢糕,中心温润”。他认为艾灸无伤津耗液之弊,有补阳和阴之功,故“骨蒸劳祭”的阴虚火完旺者可灸,有“浮数之脉”,阳热实证的也可灸。 2热病用灸的现代机理探讨: 有人认为,发热的主要机制是体内产热大于散热,热量不能有效散发故蓄积发热。灸能退热是以其温热使毛孔开放,使热有路可走,从而“以热引热”。 3“热病可灸”的临床应用 隔藕节灸:藕节一段,用温水、米醋各20ml浸泡15分钟后取出切成大小适中的藕片。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鼻衄,肺炎等。 隔芹菜根灸: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肺痨,失眠,眩晕,高血压及高血脂症。 隔蒜灸:用治痈疽疥疮之未溃者,肺痨和蛇蝎毒虫咬伤。 灯火灸:此法能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可治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4一些热病的艾灸疗法 中暑:法1隔姜灸关元,气海,神阙,壮数不限,以苏醒为度。 法2轻证悬灸大堆,中脘后以温水檫身;重证隔盐灸神阙,悬灸关元,气海并用30%酒精檫身。 眩晕(风阳上扰,兼少寐易怒):灸百会、风池、头维、神门、三阴交、太冲、行间。 不寐: 法1:灸心俞、内关、神门、安眠,烦躁易怒加肝俞、太冲,头痛头晕加风池,睡前灸。 法2:灸双侧申脉、照海,阴虚火旺加涌泉,肝火上扰加行间,下午2~6点施灸。 法3:隔姜灸飞翅穴,从上飞翅至下飞翅依次灸9次为一轮,灸3轮,本法适用于各类型的不寐。(上飞翅平第2胸椎棘突,距背正中线3.2寸;下飞翅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 消渴:灸胰俞,三焦俞,外关、脾俞、肺俞,肾俞,烦渴舌燥加尺泽、鱼际;嘈杂善加中脘、内关、足三里;隔橘皮温针灸或隔姜灸。 热痹:灸大杼、悬钟、阳陵泉、大锥、曲池。 牙痛:灸合谷、风池、下关、颊车,风火3牙痛加液门、外关;实火牙痛加内庭,二间;虚火牙痛加太溪、行间,灯火灸或隔蒜灸。 鼻衄: 法1灸迎香、合谷、风池,肺经热盛加少商、孔最;胃火盛加内庭、天枢;阴虚火旺加三阴交、太溪。 法2温和灸风府 法3把肉桂粉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隔肉桂粉饼灸。 天行赤眼:灸太阳、合谷、曲池、外关、内庭,外感风热加风池,脾胃积热加足三里,发热者加大椎。 疥疮: 法1:灸灵台、身柱、合谷、外关、委中,阿是穴,大热者加大椎、风池,便秘溲赤者加支沟、天枢。 法2淡豆鼓研磨末入黄酒作饼,置于疮孔四周作隔豆鼓饼灸。 法3:以三棱针点刺局部放血后再用纯艾条悬灸患处。 热性呃逆:先用倒吸灸法,即患者张口倒吸艾条燃烟再缓缓吞咽,吸5~6次;再贴耳穴。 痄腮: 法1:灯心草灸角孙、颊车,下关,每次选2穴,隔日1次。 法2取土马蜂窝1个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敷患处,上放中艾柱灸。 法3灸翳风、角孙、颊车、耳尖,外感风热加大椎、曲池、外关,毒火郁滞加下关、合谷、少商、商阳。 郁病:灸太冲、内关、三阴交、心俞、神门,吐苦水加日月,行间,烦躁易怒加四神聪、阳陵泉。 5小结:艾灸法需要改良和发展,“热病可灸论”正是突破了传统的“寒证才用灸”等观点,既有深刻的理论根源,又在现代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和发展,是正确的理论,很有学术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仲愉,罗惠平,艾灸疗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沈钦荣,灸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卓廉士,周力,汪珊等,《艾条通说》的灸疗观点,中国针灸2005,25(1):72-74 (4)路一,倒吸灸合耳穴贴压分型施治呃逆56例,中国针灸2005,25(2):140 (5)车建丽,“热病可灸”的理论探讨与临证应用,中国针灸2005,25(10):715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