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4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 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普 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并在对比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 化。
全文共有17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8段),写迎新年。时 间上是从腊八到除夕,分为三个层次:1?2段为第一层,写腊八的风俗; 3?6段为第二层,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7?8段为第三层,写除夕 前迎新年的风俗。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开篇第一句,作者交代了 自己写的是北京这一地域的春节,从而限制了笔墨的范围,突出了文章的重 点。前三句从两个角度说明人们对过年与迎接春天有着很高的热情。一是时间 的“早”。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 ,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 开头了 ”,“老规矩”、“农历”显示出这是一种沿袭已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 统, “差不多 ”一词虽带有时间上的模糊性,但恰好说明了人们的高涨热情。二 是季节的 “冷”。“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这是 “一年里最 冷的时候 ”,但“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 ”,人们当然不会减少这种热情。三个 句子,看似随意写出,恰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奠定了全文欢快的感情基调。接 着写腊八节的主要活动一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写 熬腊八粥”作者先介绍这 一风俗的普遍性, “人家里,寺观里,都熬 ”;再介绍熬粥的目的是 “祭祖祭神 ”, “特制的 ”说明不是随随便便做的,这就将人们对 “祖”、 “神”的尊重之情传达出 来。这种尊重体现在选料丰富的 “熬法”上。作者议论道: “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 种自傲的表现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祭祖祭神,固然包含祈 祥纳瑞的成分,但在另一方面却让我们看到农业社会中的百姓生活的自给自 足。写 “泡腊八蒜 ”,作者用 “还要”一词与上文勾连,简写制作方法,侧重介绍其 “色味双美 ”的特点,饶有趣味。
第二层,作者先从三个层面写过小年的景象。
一是商贩的忙碌,二是儿童们的 “忙乱”,三是大人们的 “紧张”。写商贩,从 铺户加紧上年货、街上货摊子多和吆喝声复杂等方面,通过与平时对比,渲染 出浓烈的节日氛围。 “这些赶年的摊子都叫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既从
儿童的视角写出了这种氛围,又为下文详写儿童的 “忙乱 ”作了铺垫。写儿童, 作者抓住儿童的天性写,一是喜欢吃 “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 杂拌儿”,再有就是玩, “买爆竹”、“买玩意儿”和年画儿,而且这些都是他们的 “大事 ”。而大人们则与孩子们不同,他们 “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必 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 ”,“必须 ”说明这是他们一定要做的事情, “赶”准确地 说明他们整日都是忙忙碌碌,过年尤甚。他们这么做,为的是实现一个淳朴美 好的愿望: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第六段首句一-十三日过小年, 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并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写 祭灶王” 的习俗,写法上与前面有所不同,用对比来反映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认识 也随之改变,反映出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现实。过去 “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 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 ”,而现在 “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 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去人们对美好、平安生活的期盼不能建立在 现实的基础上,而只能寄托于神灵虚幻的庇佑,而现在则不必如此。作者讴歌 新时代的写作目的,在此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巧妙自然,没有任何斧凿的痕 迹。
第三层两个段落,按时间的先后分别写 “贴对联 ”、“扫房”、“备菜”、“吃团 圆饭”、“守岁”等,事多人更忙,但作者的叙述却忙而不乱,将一幅喜迎春节的 热闹图次第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是两个段落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七段侧重写 “忙”,第八段侧重写 “热闹”;二是详写与略写相结合。 “贴对联 ”、“扫房”、“穿新 衣”、“吃团圆饭 ”等一笔带过, “备菜”则写得较为详细。先说备的菜多, “肉、 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再从两方 面交代这么做的原因:一是 “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 张。
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二是人们 “讲究在除夕把一 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 的”。略写不含糊,详写不啰嗦,且于复杂的记叙中扣紧风俗,游刃有余,这正 是大作家的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9~16段),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分为三层:9~11段为 第一层,写拜年与游玩;12~15段为第二层,写闹元宵;16段为第三 层,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第一层作者先写元旦与除夕的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