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清代版本鉴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清代版本鉴赏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传统印刷术最后辉煌的时代。到清末民国 初年,西方近代机器印刷技术传入,科举制度废除,新式教育学校的建立,传统的印刷术终 于走向衰退。近现代的报纸杂志、教科书等大宗的印刷品,基本过渡到向我们现在这种洋装 书的状态了。 但是,在这二百余年中,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技术规模极大,全国范围内都有 印刷印书。由于距今时代很近,清朝留下了大量版本书籍,存世量多。这也是我们实践中经 常遇到,多为清代版本。所以我们要对清代版本做个总结。 清代印刷字体,绝大多数采用明末以来形成的方体字,字体时代特征变化不明显。但是 现存这种普遍的清刻本,保存较好,首尾序跋完整;加之清代避讳非常严格,避讳字明显, 鉴定起来问题不大。所以我们对这种普通方体字的本子,就少讲,但请注意,它们绝对是清 代版本书籍的主流。 清代印刷规模巨大,还有许多特殊的印刷表现形式,有特色的版本很多,也很精彩,与 清代学术发展关系也很密切。这在现代的收藏、鉴赏领域受到推崇,所以我们把这种有特色 的印刷本子多讲讲。 清代也有所谓官刻、家刻、坊刻,数量都很多,官刻的影响很大,质量也高,家刻也很 突出,学术特点突出,我们就讲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 目前讲清代版本,比较好的是 《清代版本图录》,比较系统,把主要的、精彩的版本书 籍都提到了,都有图片,大家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另一部是 《清代版刻一隅》,这本书比较 小,也便宜,是以清代珍稀的家刻本、文集等为主的鉴赏性质的图录,但图片太小,可以找 来玩玩。 顺治入关后,顺治朝基本还是在平定各地的战争状态,官刻书很少,只有顺治皇帝身边, 内府宦官们为皇帝刊刻了十多种书籍,都是皇帝自己的作品。这些宦官本来是明末崇祯宫廷 司礼监的老人,熟悉刻书,所刻出来的东西,也还是明司礼监的老样子,黑口赵体字很突出, 有圆圈句读。也有瘦长方体字的,也很精细。这类为皇帝做的东西,本来就是玩的,刻版印 刷很精美,装帧也很豪华,很稀少珍贵。 到了康熙十九年,在宫里的武英殿设立造办处,刻书,这就是后来的武英殿刻书处。历 史上的“殿本”,就拉开大幕了。殿本随着帝国的强盛,影响极大。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武英殿一共刊刻了大约五百种书籍,许多都是大部头的大书,规模很大,文字校勘、印刷、 纸张等都精美讲究,实际上是清代中期官方出版的主体。嘉庆、道光以后,国力衰退,武英 殿刻书才慢慢少了,直到清末。 殿本书籍,大多叫“钦定”、“御定”什么的,都是皇帝的名义编纂、校勘。内容则是古 代经史子集大部头的经典著作,特别是随着 《四库全书》工程,对我国二千年以来的古代典 籍与学术做了一番总结,也刻印了大批图书,都是经过很好的校勘的,文字质量很高,学术 价值很大。 这种殿本书,发行到地方,地方就拿来照着刻版印刷,繁衍了很多子孙,也把自己叫殿 本什么的,这个要注意,它也许是翻刻的。 从字体来讲,殿本书绝大部分是方体字。因为我们讲过,方体字的确是雕版技术、刻印 技术提高的产物,一致性好,效率提高。殿本的方体字比民间的,一般要好一些,规整一些。 也有一些是 “写刻体”。是别具一格,有所讲究的,艺术欣赏价值更高。当然,它的制作费 用也要高一些的。 我们先看这种 “写刻体”。 康熙年间,正白旗贵族、包衣奴才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当时受皇帝的信任,做 江宁织造、两淮盐政。他奉命在扬州治所,刊刻了一部大书 《御定全唐诗》,是唐代诗歌的 总集。就是用写刻体刻板的,字体很漂亮,小楷书软软的,是软体写刻的代表。这本书的雕 版运到宫里武英殿印刷,属于皇帝意志的,也是殿本书。曹寅后来还用这种写刻体刊刻了自 己的书 《楝亭十二种》,也很有名。 康熙时期还刊刻过 《御选唐诗》,也是另一种行书味的字体写刻的。 康熙时期武英殿本的大书,大部分用的是方体字,比如 《御定康熙字典》、《御定佩文韵 府》、《御定渊鉴类函》等等,比较多见。 雍正时期,武英殿继续刻书,像皇帝自己写的 《大义觉迷录》,用铜活字印刷的 《古今 图书集成》等,都是方体字。 到了乾隆时期,这种方体字的官版书更多了,皇帝要搞文化工程,请翰林臣子们把十三 经、二十四史等关乎于政教的典籍,都普遍校勘了,在武英殿刻印出来,这就是殿本的十三 经注疏、殿本二十四史,很有名。还有本朝修撰的,《八旗通志初集》、《大清一统志》、《三 通》、《九通》等等,都是方体字的大书。后来编修 《四库全书》,又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典籍, 需要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