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以美促学 以美育人
审美品质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今的语文教材大多为典范之作,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使语文学习成为发现美、鉴赏美、品味美、升华美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实践审美教育,将学生引入文学的审美天地呢?笔者主要从“语言美、情韵美、意境美、精神美”几个方面入手,打造“四美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最终获得审美愉悦。
一、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文学作品中一切的美,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发掘意境优美、发人深省的语言,以发现作者抒发的情思,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既写出了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又赋予了荷叶动态美;将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荷花的晶莹之美,又写出了荷花不染纤尘的高洁之美。这段文字比喻生动形象,让人陶醉不已。正是循着这些优美的语言,学生才在心灵中幻化出了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深刻理解了这些语言的丰富内涵。
二、感情朗读,营造情韵美
“充满诗意的课堂,才会有激情飞扬,才会有师生情感的交融。”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朗读,运用朗读形成一个感情的磁场,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蓝天点缀着白云,碧绿的江面浮一叶白帆,向天水交接处驶去,这是一种色彩美,这和谐悠远的旋律,是音乐美;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澎湃激昂的演讲,声情并茂的表达,处处体现着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崇高的理想美。在朗读中,要将主观感受与作品实际联系起来,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三、运用视听,创造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作家的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营造的美好境界和情调。欣赏作品的意境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故都的秋》中描写秋槐落蕊的一段文字中,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脚踏落蕊的“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人留下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以及自己“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的心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悲凉弥漫开来。学生仿佛走进了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清静、悲凉的韵味。又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大江”“乱石”“惊涛”等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描绘出江涛汹涌,浪花怒卷的画面,勾画出赤壁壮景,气魄宏大,意境开阔。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视听手段把风景、旋律移进课堂,让课堂变成优美的意境和审美的空间。教学时若能将有关的录像放出来,让学生从录像中场景的设置、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对话、情节的发展等当中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品的意境美,领悟到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剖析形象,追求精神美
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在阅读欣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激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驱逐,临行细细打扮,“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质纨素,耳著明月铛……”通过分析,学生的头脑中便呈现出一幅精工细绘的工笔仕女图,感受刘兰芝自尊自爱的坚韧品质。又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作者通过“夜缒而出”的动作描写和说服秦伯的语言描写,一个老当益壮、智勇双全、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形象便跃然纸上,让人心驰神往。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许多多光辉的形象,如坚持正道为理想献身的屈原,忠贞爱国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等。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时,教师要善于从艺术审美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认同,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审美的眼睛。通过实施语文审美教育,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片荒芜的沙漠,在审美的眼中可能就是葱翠的原野;一块贫瘠的土地,在审美的眼中可能就是丰收的稻田。肩负美育使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紧扣时代脉搏,树立审美教育观念,提高审美教育能力。只有用心去爱,用情去悟,用智去启,才能真正还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