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校本教材《节日教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节假日教育中学德育校本教材 节假日教育 在当今社会,提到节假日,人人都会笑逐颜开。因为那意味着可 以放假休息,与亲朋欢聚畅享美食,或是结伴出游陶冶身心。尤其对 中学生来说,最盼望的便是一年中那几个大大小小的假期了。 但是当节日被简化成假日,它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 便可悲地被人们在有意无意间淡化甚至遗忘了。学习本单元内容,我 们要紧紧围绕着“何为节日”?为何过节”“怎样过节”这三个核心问 题,一起将节日、纪念日、假日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唤醒。同时将学习 的感悟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明礼守节,做一个有礼节、知感恩的有德 行的人。 1 中学德育校本教材 第一课 何为节日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 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 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 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 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相混淆,事 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中国部分传统节日仍没有假期,如重阳节。 本课所探讨的节日为广义上的节日,包括纪念日,如“九〃一八”纪念日、?一二〃九” 纪念日等。 【本课学习任务】 知晓任何一个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深藏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节日的由来 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七个方面,现以中国节日为例说明。 历法节气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 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 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 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 《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 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 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 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 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 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 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 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原始崇拜 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 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 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 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 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 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禁忌迷信 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 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 2 中学德育校本教材 ”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 ” 家家户户削桃木(后演化为贴红纸,即春联),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 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财气出门。忌说“死, 称这类话语为“乌鸦嘴”,这类禁忌迷信是一种消极防范手段,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的愿望。 祭祀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 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 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 宗教 ,,中国民俗节日深受宗教影响,许多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以佛教为例,有二月十五日薪尽 , , 日(佛离世日)?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四月八日浴佛节(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五 月十八日母连僧母诞辰,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七月三十日地藏节(地藏菩萨诞辰日)?八 月八日转法轮日(释迦牟尼说法日),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祖成道日)。属于道教的节日有: 一月九日天诞节(玉皇大帝诞辰),一月十五日上元节

文档评论(0)

lihuamei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