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与传统文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北京胡同看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张少婷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应地,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 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 旅游内容呈现多样化, 从地质地理景 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到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丰富多 彩。传统文化作为遗址遗迹与人文活动结合的一个旅游资源, 正被越来越加以重视, 并不断 地进行开发, 在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北京胡同游作为传统文 化旅游的一朵奇葩,其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的经历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一、胡同伴我成长 作为一名北京人, 红墙故宫、 灰瓦胡同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深的依恋和骄傲。 即使北京城 如今早已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 即使摩天大楼上遍布的光幕玻璃使人们目眩神迷, 即使 五彩霓虹包围的城市日日充斥着动感和奔放, 然而静静伫立在城中央那一片古老的矮房和小 巷却永远不会脱离每一个北京人的记忆。 那一片宁静的湖、 古老的瓦、 飘动的柳叶是我们心 灵的港湾, 是无论时光飞旋过多少个年头,都不会改变的安宁。那是北京的根,盘亘在我们 心中的根。 记得小时候, 我最爱坐在老式自行车的后面, 让爸爸带着我穿行于北京老城区, 伴着车 轮嘎吱嘎吱的响声,听路旁小贩的吆喝。 “卖豆汁儿喽” “炸酱面!来了您呐” “糖葫芦儿,一块一串儿咧” ,一句句,一声声,老北京城的生机盎然仿佛便从每一个缝隙渗了出来,挡 也挡不住。 一年又一年, 我坐着自行车, 走过了故宫, 走过了后海, 走过了这一片红墙灰瓦。 如今,我也常常坐着四个轮子的汽车跑到老城,踏过并不平坦的青石路回忆儿时的感觉。 细数我对老北京的记忆,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片片幽深的胡同。 从前, 骑车路过的时候 爸爸常常会告诉我那些胡同的名字, 于是诸如羊肉胡同、 武定侯胡同、 丰盛胡同、 拐棒胡同 等等各式各样的名称便时时在脑海中跳跃。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十分热爱探寻这些灰暗的小巷 子,小小的我总觉得它们徒有好玩的名字,实际却又长又窄, 破旧而且拥挤,远不如大街和 马路整洁有气魄,白天车水马龙,夜里华灯串串,繁华热闹。然而爸爸却乐此不疲,兴趣盎 然。现在想来, 那时的我还没有看到胡同中雕刻着岁月时光的牌匾, 没有看到灰色砖瓦墙里 隐藏的历史画卷, 没有看到胡同中炊烟升起时老奶奶满足的笑脸, 更没有看到奔跑的孩童身 上满溢的欢畅喜悦。 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 老北京胡同中蕴藏的深沉底蕴还未在我心中扎根。 引起我对胡同看法转变的是 2006 年 1 月和爸妈去逛前门的大栅栏。因为前门胡同在 2005 年开始拆改,计划 2008 年建成以民族传统商业、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结合的特色 商业区, 除重要文物建筑被保护、 修缮外,其余建筑都要拆除, 到时整片胡同将从这里消失。 爸爸是带我来向北京最著名的胡同区告别的。 还记得当时, 大部分胡同已被拆除, 只留有大 栅栏商业街以及大江胡同和小江胡同几处人去楼空的旧址。凄冷的寒风中,残存的瑞蚨祥、 内联升、 阳平会馆带给我的是莫名的萧索与哀伤。 那些儿时的记忆一股脑涌进脑海, 都说白 驹过隙,雁过无痕, 可曾经繁华的场景一幕幕划过眼前, 真真实实刻下深深烙印。 那个时候 我猛然发觉, 脚踩的这片土地上, 那些恍若镌刻着历史变迁的灰墙窄道已经默默消失了。 大 概人都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我对胡同强烈的感情仿佛在那一刻被点燃, 从此开启了我对北 京胡同的强烈好奇和探索之门。 我至今依旧庆幸, 在中国的首都, 在首都的最中央,还幸运 地保留了一大片最著名的胡同, 它们静静伫立在那里, 等待各地游客用惊讶而赞叹的目光仰 视,等待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以温柔而感慨的眼神描摹。 二、北京胡同的概况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 阔马路,而永远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因此, 有人称北京古都文化 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 ,此话实不为过。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 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 是胡同。 “胡同”一词是元大都时出现的,蒙古语意指“水井”,因为水井在两排四合院间 的小巷里。还有一种说法是“火曈”,即小通道的意思。无论哪一个,含义大体相仿,基本 是小巷的意思。 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 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 间空地建院, 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 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 同,于是俗语有云: “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北京胡同的数量十分惊人截 至 1949 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 607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