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博览素材制作 船舶制造 外资兴办船厂.pptxVIP

航海博览素材制作 船舶制造 外资兴办船厂.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造船文化 外资兴办船厂 ;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上海设立船厂,雇用中国铜铁匠手工修船,上海的大部分手工作坊也沦为外商船厂的附属工场,代制机器零配件。; 1860年以后,外国人开设的船厂增多,规模也较前扩大,著名的有英商祥生船厂和耶松船厂,并由手工操作转向使用机器。; 外国商人在沿江投资兴办的船厂,规模远大于华资民营船厂,因此逐步挤垮了上海原有的老式船厂。下面介绍几个当时规模较大外资船厂。;一、祥生船厂;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内港最大一家造船企业。1879年至1893年间,祥生船厂先后为外国公司、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造了若干艘内河轮船及平顶浮船、浮江炮艇、水雷艇、辑私船、拖船、驳船等。;内河轮船及平顶浮船、浮江炮艇、水雷艇、辑私船、拖船、驳船;驳船; 1891年改组为祥生船厂股份有限公司。;二、耶松船厂; 以后又陆续添置了起重机、锅炉和抽水机等设备,兼并了一些设在上海的英国船厂。由于英国资本不断增加,耶松船厂变成一个英国资本的企业。; 它比祥生船厂大,有工人2000余人。工厂面积占地30余亩,地上有铁路,能重车出入,设备比较先进。; 1894~1900年耶松规模进一步扩大。此时,另一家拥资60万两的英商和丰船厂在上海开业,与耶松、祥生形成鼎足之势。; 为了巩固在上海造船界的垄断地位,耶松于1900年兼并了和丰,并于同年3月正式合组成耶松船厂有限公司,资本557万两,拥有7大船坞,以及较多的厂房、仓库、码头等设备和设施,是当时“东方最大的修造船垄断组织之一”。; 当时,祥生、耶松两家船厂在上海造船界占据了垄断地位,清政府成为它们的最大顾主。1883年至1893年两家船厂所造的37艘船舶中,有19艘是清政府订购的。;三、瑞镕船厂;浅水船; 光绪三十年德商万隆铁工厂成立,从事造船及海船修理业务。民国元年(1912年)瑞镕兼并了万隆铁工厂,统称瑞镕船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瑞镕厂主转入英国籍,船厂也成了英商企业。;四、英联船厂; 合并后共占地30万平方米,职工近1000人,拥有4座大型船坞(???树浦1号、2号船坞,董家渡船坞及和丰船坞)。民国21~30年,英联船厂及瑞镕船厂共承修中外舰船2248艘,其中包括英国军舰64艘、美国军舰21艘、日本军舰31艘、意大利军舰1艘,营业状况甚佳。;五、招商局机器造船厂; 民国25年,奉命将机器、设备、材料迁至招商局汉口分局四号仓库装置开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几经变迁,直至民国28年在重庆龙门浩设厂,改名国营招商局机器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招商局迁回上海,工厂人员返沪,并接收闸北潘家湾内河造船厂、南市机厂街中央造船厂(前身为民办合兴机器制造厂)和浦东泰同栈黄浦造船所等3个小修理厂,分别改名国营招商局第一、第二、第三船舶修理所。; 民国36年10月,招商局将第一、第二两个修理所合并迁至浦东泰同栈第三船舶修理所,并改名国营招商局机器造船厂。; 1949年5月29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管理处接管招商局机器造船厂,改名为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修造厂。1951年11月,工厂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上海船舶修造厂。; 1952年8月15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征用英联船厂,改名“军管英联船厂”。1954年1月1日,军管英联船厂主厂(今浦西分厂)并入上海船舶修造厂。1982年6月,由交通部划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1985年3月,改名为上海船厂。;1861年至1880年是外国商人在上海创办船厂的高峰期。其间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是英商创办的耶松、祥生两家船厂。 ;拓展学习: 请查阅资料,看看当时还有哪些外资船厂。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