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 ----以福安市汉、畲族混居对汉族婚俗变迁的影响为例 【摘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俗礼仪,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 形式,不同的代表意义,承载的民族观念也有所不同。福安市是汉族与畲族混 居的地方,婚嫁习俗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故此福安汉族婚俗自有他独到的特 点,魅力十足。我想以福安汉族婚俗礼仪变革为线索,探究其畲族文化对汉族 婚俗变迁的具体影响(新娘嫁妆,哭嫁,佳期洒),解析福安汉族人民价值观 念的变迁和文化的变革,理解同居一地的两族人民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好地 思考人文地理学上的人地关系。 【关键词】婚俗礼仪、哭嫁、嫁妆、吃家喜 1.1引言: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纬 260 41?27° 24,东经 119° 23?119° 51。市境东邻柘荣、霞浦,西连周宁,南接蕉城区,北界寿宁、 浙7工泰顺,总面积1794 km2,海岸线长144km。福建、宁德、福安,分别是全 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地市和县市。福安畲族人口达7万之众,占全国畲族总 人口的十分之一多,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7工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三倍多。 福安汉族婚礼仪式主要由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组成。其中婚前礼乂分为 五个步骤:提亲(纳彩)、问名、定亲(纳吉)、过大礼(纳征)、选日子(请 期)。正婚即结婚当天,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所举行的仪式。主要有接新娘、 哭嫁、婚宴、吃家喜等。婚后礼即回门。福安汉族婚礼毕竟大体上还是沿承了传 统中华风俗,与其他地区婚礼仪式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在这里就不累赘地一一详 解福安汉族婚礼的细节。我主要重点介绍出福安汉族婚礼的独特之处。 2.1哭嫁 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畲族文化中唱山歌更是占有一席之地。 如此风 情,在婚礼中体现就是畲族的“哭嫁”婚俗。新娘在出嫁前要“懒床”即“恋床”, 以歌哭唱,倾诉妇女无地位和对包办婚姻的怨恨心情,怨出嫁、恨媒人。同时也 表露新娘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怀念,对兄弟、姐妹的留恋,哭得情深意切,使亲人 和客人感动,既为娘家讨吉利,乂促使亲友掏“红包”赠嫁。 福安汉族婚礼中哭嫁这一环节在男方迎娶新娘出门时开始。 哭嫁的过程大致 是这样的:新娘打扮好后,由媒人牵着从后厅到前厅的拐角停下来, 这时哥哥或 弟弟双手捧着一个盘子,盘中放着一碗面,面上有两双筷子,左右两边各放着一 申钥匙。一申给新娘,另一申钥匙给哥哥或弟弟。新娘子把一申钥匙放进口袋, 另一申往里扔,然后开始哭唱《分家记》、《哭嫁歌》等。在哭嫁的过程中,等 吉时一到,新郎的一方就会催促新娘上轿(车),这时媒婆便会牵着新娘上轿, 娘家人拿一盆水往外泼,表示女儿如水,以后再没有来往了。 民俗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是世世代代的民 众在生活过程中的生产消费、衣食住行、婚荡嫁娶、岁时节令、娱乐游艺、礼仪 信仰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一种民间文化模 式。”哭嫁在当时社会,表面是一种婚嫁的仪式,但本质更是女子对于自己无法 决定命运、对未来的未知无奈的痈诉,用哭泣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畏惧、不满、留 恋等的复杂心理。当然现在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哭嫁的意义可能更多的只是流 于形式,或者说作为仪式的一部分而已。 畲族婚礼中有“哭嫁”,我想更多的是因为畲族人民善歌的表现,他们把歌 曲融入生活的点滴,所以在婚嫁时要唱《哭嫁歌》、《分家计》、《哭阿娘》、 《哭兄嫂》,这是民族文化的作用结果。而对于汉族婚礼中的“哭嫁”,我想只 能是在被畲族文化所影响的情况下, 才慢慢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而当习惯成自 然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为我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而这个解释我想就是现在 我们所熟知的“哭嫁”的缘由。 2.2银饰嫁妆 福安汉族新娘嫁妆,也有它所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嫁妆,都是些家 用电器、衣服鞋子之类的,但是福安汉族新娘嫁妆,不只有别人所有的,还有别 人所没有的一一一套白银打造的饰品 (银耳环、银项链、银锁、银手链、银手镯、 银戒指、银脚链、银勺子等),这是每个女孩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 福安人好 面子,对于新娘的嫁妆,更是不能有一点纸漏,不能少,不能比别人差。 银饰,对于畲族人民而言,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畲族银饰是畲族文化资源的 重要象征之一,畲族银饰产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头饰(如凤冠等)、银手镯、 银耳环、银项链等,造型独特、做工精美,极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征,散发着浓 郁的山里生活气息,别具一格的畲族文化之美。畲族男女在暗定终生时,女方会 赠与男方银手镯或银戒指。在得定(畲语,正式定婚)时,新娘嫁妆也会有银手 镯一对,银戒指一合(带响铃)。 我想福安汉族最开始的嫁妆中是没有一套银饰的, 只是有汉人觉得银饰好看, 就也用了,然后慢慢地在福安汉人问流传开,以致到后来的嫁妆中必须

文档评论(0)

wangx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