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长知识。可是真正到了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感到困惑,感到无法使美育在语文课堂改革开放下去。有时,为让学生感受语文美,教师无论如何启发,学生依然是引而不导,启而不发,不能达到自主学习,共同探讨的目的。难道是学生不会感受美吗?到底怎么做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呢?
一、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语言
我国古代就提倡“美读”。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多是经典范文,学生在吟哦诵读中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并且在体会中会有所感悟。现代文中也有许多经典文章。比如《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对于这段写景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点拨下异口同声地齐读,老师范读,学生体会,学生轮读,男女生分组诵读,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背读,逐句进行接读,各自大声速读……让学生读的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写出了洞庭湖的空间位置及时间变换中的壮美雄奇……轻读徐疾,节奏变化。听着声音想象声音产生的具体情境:洞庭湖水势浩渺,景物变化万千壮美秀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读带讲,以导促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解疑释惑领读成诵,熏陶养成语感,并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抓住文章中心。
二、在释词析句中让学生领悟语言
引导学生对文中精美的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仔细玩味,这是语文数学的本位,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审美教育。
准确形象的语言,才能称之为美,这种语言这样的语言极具感染力,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语句极富表现力,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步履蹒跚、满心慈爱的父亲。使抽象的爱子之情变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文章的字里行间抒发了深沉的父子之情。细细品味这些文字,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中、感动在美的情感里。因此,通过品味文章美的语言文字,看到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到。
三、在视听想象中感受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和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想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善于创设情境,充分运用想象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才能使学生更加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之中。
例如《使至塞上》,这首五言律诗选取边塞特有景物,创造了一种萧瑟悲壮的意境,衬托了诗人孤寂凄楚的心情。在学习时,我启发学生根据语言展开想象,使自己面前呈现出大漠雄浑的画面,从而领悟诗人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及显露出的豁达情怀。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好
以个性化的阅读写作展示美,在学生学习写作阶段,我们完全可以适当降低审题立意等方面的要求。让题材无禁区,让学生有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话题的自由;让修改权归学生:自改、互该、集体改;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讲评,指出优劣,提出建议。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况且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育源泉,所以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努力实践,探索适于孩子的方法,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美育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神经外科常用药物.ppt VIP
- 最新美的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方案.docx VIP
- AVEVA Marine 船舶生产设计培训中文材料 (套料).pdf VIP
- 汇川(INOVANCE)ME320L变频器说明书.pdf
- 迈向净零碳排之路—2030光储能源转型白皮书-InfoLink.pdf VIP
- 【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护理给药制度ppt.pptx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人机工程学(西南交通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2023年10月自考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docx VIP
- 公考行测送分口诀包.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