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心中的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思
想研究报告
安仁镇学校
李 义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概述
在教育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让人无所
适从,有的批判、有的崇拜,使得教育备受争议,有人心浮气躁,有人
忧心忡忡,有人得过且过,有人激情澎湃。而今再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
思想,溯本追源,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我们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一轮
又一轮的教改依然花开的多果结的少,依然受到人们的质疑?作为教育
者,如果我们仅停留在教育技术层面,是很难领略到陶先生作为社会改
革者所怀有的雄才大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最大特点是跳出了教育
本身的圈子来审视教育的功用与特性。
在陶先生看来,教育是实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教育本身并不
是 目的。今天,我们是否站在了陶先生的高度来看问题?陶行知先生从
事教育,一辈子重视 “人”的真实与 “人”的价值。现在的教育常常忽
略人,重 “物”不重 “人”,缺乏对 “人”的敬畏,缺乏对 “人”一生
发展的关注。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儿童成长过程是经验积累过程;经验
不能凭空而生,而是由环境不断刺激而成;由此,大自然、大社会是怎
样伟大的课堂呢?我们对于这个课堂的认识与利用做得如何呢?我们细
细思考过吗?尤其对于物质条件不可能富足、教学设备不可能充分、学
生构成不可能像城里孩子那样 “聪明伶俐”,教师技艺也不可能像城里
学校那样优异的农村学校,我们只有像陶先生创办晓庄学校那样,凭着
改造环境的勇气来改变教育滞后现状——这也是我们农村教师可以用武
的广阔天地。认识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优势和理
念,这是陶先生对于我们长期辛勤耕耘农村教育所怀有的敬意和寄予的
期望。
二、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 (1891-1946)原名文濬,安徽歙县人。幼年读私塾,信奉
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学说,即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改名为
陶知行。后来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
是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陶行知,并且提出了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
子,创造是孙子”的创造教育理论。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赴美留
学,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 “教育即生活”, “学
校即社会”学说。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
等职。并任 “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开展平民教育,最早注意到乡
村教育问题。1926年发表 《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希望以教育为手段来改善人民
生活。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进行教育改革。他在教育改
革实践中,感到杜威的学说不正确,就把它颠倒过来,改为 “生活即教
育”, “社会即学校”, 创立了 “生活教育”学说。提出了 “在劳力
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等一系
列新的教育思想,反对 “沿袭陈法,仪型他国”。1930年,国民党反动
政府以 “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
到通辑,被迫临时避难 日本。1931年春返回上海,任 《申报》总管理处
顾问。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 “山海工学团”, “晨更公学团”, “劳
工幼儿团”,重庆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首
创 “小先生制”,成立 “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普及教育运动。
他不仅是教育思想家,还是实践家、改革家。1934年主编 《生活教育》
半月刊,正式宣布将 自己的名字由 “知行”改为 “行知”。1936年,当
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5年,当选为中国民
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抗 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投入
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
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牺牲
的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终因 “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
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
心,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鞠躬尽瘁,为
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