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专题咏物抒怀诗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含解析.docxVIP

(完整版)专题咏物抒怀诗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 “物” 往往 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 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 6261 首,其中初唐 504 首,盛唐 746 首,中唐 1455 首,晚唐 3556 首。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 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 ,“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 :“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 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 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 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 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 都不 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 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 的想象。 写诗, 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 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 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 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 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 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 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 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 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 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 情中有物, 物中有情, 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二、经典赏析 1、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 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 只描取景物, 而神致自在言外, 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 ,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 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 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 也不肯媚 俗与招蜂引蝶, 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 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 也不与菊花分 享秋光, 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 引起 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 花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了, 被碾成尘灰了, 请看,“只有香如故” ,它那“别有韵” 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 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 “过时自合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 2、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首句写树, 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 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 “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 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 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 南朝乐府有《碧玉歌》 ,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 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 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 充满青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