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生产工艺以及上下游产能演变状况.docxVIP

px生产工艺以及上下游产能演变状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述PX原料生产工艺以及上下游产能演变状况 一、 定义 对二甲苯是1, 4-二甲苯(1,4-dimethylbenzene) 的简称,其英文名又可以写为 para-xylene(PX)。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合成原料,对发展合成纤维具有 重要作用。 二、 PX的产品特性与用途 PX的产品物性 对二甲苯(PX)是片状或棱柱体结晶,具有芳香气味,熔点为 13.26 C,沸点 138.5 C,相对密度 0.8611(20 C) , 0.8541(28 C),折射率 1.4598(20 C),闪点 23C。 蒸汽压799Pa(20C)。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混溶。与稀硝酸作用生 成甲苯酸,与三氧化铬作用生成对酞酸。爆炸极限 1 %?6%。具有毒性,在空气中 对二甲苯含量达到0.17 X 10-6便能闻到臭味,高浓度度的对二甲苯蒸汽,可损伤粘 膜刺激呼吸道,还呈现兴奋和麻醉作用。甚至可能造成血性肺气肿。若不甚口服对二 甲苯溶液,会引起呕吐,最好的处理办法是立即饮液体石蜡。 PX的产品用途 对二甲苯主要用于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PTA是生产聚酯纤维、树脂、薄 膜等产品的主要原料。用于制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是对二甲苯的另一个应用 领域。也有少量对二甲苯在除草剂和联对二甲苯中用作溶剂。对二甲苯主要是从含有 邻二甲苯(OX)和间二甲苯(MX)和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出来,其系列产品如图所示: 三、PX产品生产工艺 生产对二甲苯(PX)已经有多种不同的工艺,以石油为原料的主要有抽提法和甲苯 歧化法。抽提法有 UOF的Isomar和Parex工艺、Axens的Eluxyl工艺、ExxonMobil 化学的XyMaxX艺;甲苯歧化法有 UOF的Px-Plus法、ExxonMobil化学的PxMax法。 以液化石油气为原料生产PX的工艺有由BP和UOP^作开发的Cyclar工艺,首套工 业化装置已在沙特阿拉伯 Yanbu的IbnRushd厂建成,并于1999年投产。 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法 此方法可制得混合二甲苯,从中可以分出需求量最大的对二甲苯,由两分子甲苯 反应可以生成一分子苯合一分子混合二甲苯;由甲苯合三烷基苯进行烷基转移可生成 二甲苯。目前,已工业化的有 ARC公司的二甲苯增量法、Tataray公司开发的方法 合Mobil公司开发的TDP方法。 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法 近年来,Mobil公司采用甲苯甲醇烷基化,直接生成对二甲苯的新工艺。该公司 使用了改性ZSM-5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烷基铵型沸石分子筛),反应温度为400~600C, 甲苯与甲醇之比为1:1(摩尔比),重量空速为1-5,甲苯转化率为37%,二甲苯理论 收率为100%,对二甲苯在混合二甲苯中约占97%。 对二甲苯分离 对二甲苯通常从石油催化重整、裂解汽油和炼焦副产汽油中含有的二甲苯经过分 离得到,不同来源二甲苯异构体的分布也不同,如表 1所示: 表1 各种来源C8芳烃的组成 组成,%(w) 催化重整 蒸汽裂解 媒焦油 甲苯歧化 对二甲苯 20 15 10 26 间二甲苯 45 40 20 50 邻二甲苯 20 15 50 24 乙苯 15 30 20 0 由于对、间二甲苯之间的沸点差只有 0.75 C,故不能采用精馏分离法。目前国 内外研究发展的方法是低温结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和络合分离法。 3.1低温结晶分离法 主要指深冷分布结晶,即利用二甲苯异构体的熔点差异进行分离。国外发展的丸 善法、菲利普法、Standard法、Chevron法和埃索(Esso)法等,即是该类方法。 3.2吸附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主要有美国环球油品公司发展的 Parex法和日本东丽工业公司发展的 Aromax法。所用分子筛为K-Ba-X和K-Ba-Y型,解吸剂为甲苯、混合二乙苯、对二 乙苯和正构烷烃的混合物。燕山引进美国Isomar-Parex技术,从C8芳烃和非芳烃混 合料中分离对二甲苯,含量达 99.48%,收率96.7 %;上海引进日本的Aromax技术, 采用丫型分子筛吸附对二甲苯,单程收率达 90%以上。 3.3氟化氢-三氟化硼抽提法 该方法生产过程是:先使氟化氢—三氟化硼与混合二甲苯中的间二甲苯形成络合 物,然后于0-10C经过连续多级萃取后,间二甲苯便与其它芳烃分离,得到的络合 物经过加热到40-70C分解,可得到含量99.5%以上的间二甲苯。氟化氢—三氟化硼 循环使用,它也是一种异构化催化剂,在常压情况和 100C的条件下,能使间二甲苯 异构化。从抽余油中再用一般精馏方法分离乙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国内正在进 一步研究中。 三、2005-2010年期间中国PX生产能力一直在演变之中 根据查阅资料获悉,2005年我国PX生产能力达到297万吨/年,2005年我国对 二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