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在这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创新时代,出现了大量世界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以自己的思考主张和探索精神影响着世界,在文化创造与传承方面引导着世界的走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古代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不信神,却敬仰一个人。就靠着这份信仰,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历史的民族,并且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辉煌的文化。 这个人就是孔子, 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 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文化: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2、孔子的求学:勤学好问, 博学多才;3、孔子的教学: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创办私学);图文探究 该图为“孔子讲学图”。据资料记 载: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 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无社会 地位”。你认为孔子的这种教育对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打破了 “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有利于教育普及民间。;4、孔子的政治活动:从政失败,周游列国;孔子在鲁国的活动;周游列国;周游列国; 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概括孔子的人生轨迹。; 问题探究: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二. 孔子的思想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等行 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季氏》;不知礼,无以立也。           ——孔子;1)“礼”的思想:;[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总结孔子 “仁”的思想。; 最基本含义是“爱人”。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启发思考;3)仁和礼的关系:;仁√ 礼X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如何理解礼、仁、中庸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教无类;礼;1.对中国:;新闻点击:;巩固小结;一个核心: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两大称谓: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三大影响:对中国:所创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课堂练习; 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5. 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 2011年4月22日新华网巴库电(记者刘洋)由中国安徽大学和阿塞拜疆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