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道互补 比较研究 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儒 道 互 补 常宁一中 方娟 2012年11月27日 一、导入: 2006年4月21日《南方人物周刊》读到的一篇文章,标题叫《老鼠,作为证据》,作者是刘瑜。文章说,有一只老鼠,在厨房里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挣扎。这让她想起了另一只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两天才死去。她还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只老鼠被邻居老爷爷用开水烫死了。这些事搁在任何地方,可能都稀松平常。灭鼠嘛,好像没什么不对,作者也没说不该灭老鼠。让她受不了的是:一、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话,为什么不能让它死得痛快一点,不那么备受折磨呢?文章说:“便是‘龌龊’如一只老鼠,也会痛,也会绝望,也会挣扎。更糟的是,它的痛,也会传染给你。” 二、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的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480多起战事,450余次诸侯梦盟会。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几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战争规模更大,杀人更多。 春秋:无义战 战国:邦无定交,臣无定主 尔虞我诈,争名逐利 1、政治理想 儒家:以“仁”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为政以德” 道家:“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 三、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 2、儒道思想具体比较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绝巧弃利 “无为”而治 “爱人” “仁政” “王道” “以民为本” 治国 抱柔 居后不争 符合“礼”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处世 恢复自然本性 见素抱朴 “仁” “义” 为人 道家 儒家 儒道思想的异同 异: 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使人心向“仁”,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考其原因,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儒家义利观 孔子的义利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重义轻利” 孟子的义利观: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 道家义利观 老子: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圣弃利 庄子: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18)?”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19),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弃圣无盗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为什么会有异同? 对于造成乱世的原因看法不同: 孔子认为失“礼”,进而不仁。 老子认为是人性的堕落。 3、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借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陶渊明:祖父,儒家思想;外祖父,道家思想。 一生中,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晚期——老子思想的绝好实践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李 白:儒家、道家思想同时影响他,“功成身退”是其人生理想。“功成”是儒家的追求,“身退”则无疑来自道家的隐逸。 杜 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一生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将儒家思想发挥到极致,儒家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穷达,都要济天下”! 白居易:一生以3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早期更多儒家的积极进取,晚期更多道家的豁达避世。 (1)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曹操《对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