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土魂》观后感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那么黄土高原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黄土高原像一位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亲。他高高在上,平时默不作声,就像不存在一般。但他却用水土俱下的方式影响着黄河母亲,行使着丈夫和
父亲的职责。当他忍不可忍,沉下脸来的时说起会宁, “会师圣地”、 “苦甲天下”、“西北高考状元县”全国知名。其中“西北高考状元县”,当属本土的“会宁创造”。
清代名将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章中,为会宁写了 5 个沉甸甸的大字:
苦瘠甲天下。在这块被称为无基本生存条件的土地上,十年九旱、土壤贫瘠困扰着 58 万会宁人民的生产生活。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的落后,反而激发了会宁人自强图存、教育强县的满腔热情。多年形成的“三苦两乐”精神,是会宁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会宁教育振兴的根本原因,是推动会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源泉。
“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恢复高考制度 32 年来,会宁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生6万多名, 更有 5000 多人获得硕士学位, 1000 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 100 人出国留学。会宁学子已遍及全国,走向全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根本,社会进步之基石。当前社会中,教育是中国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有效的手段,犹如一把走向社会金字塔尖的梯子。“没有道理让会宁农民的孩子世世代代封闭在大山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会宁教育现象
研究专家杨书元博士认为,个别媒体炒作“读书赌博论”,用意费解。知
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与人生追求,人
往高处走是常理常情。再说,受教育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最
大的社会公平。教育是会宁的立县之本,也是会宁发展的希望。求学改变
命运是积极进步的美好愿望,也是公民享有的权利,任何人没有资格、更
不可能设计会宁群众和学子的人生道路,地方政府也不会用行政手段强迫
或褫夺他们的选择。恢复高考 32 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改变了一批又一批
莘莘学子的命运,同时,这一批批莘莘学子也在改变或正在改变着中国的
命运。 小处说是圆了大山深处农家孩子的求学成才梦,改变了个人和家庭
的命运,局部讲是带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处论则是顺应了国家强
本固基的时代要求。
“上大学并非城里人或有钱人的专利。”高额的学费的确令会宁农民
望而生畏,但昂贵的教育成本并没有阻止会宁学子求学的脚步。 温家宝总理 2006 年就曾批示:会宁是闻名的“状元之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实现求学愿望。至今,温总理对会
宁教育亲自关心过问和作出批示已超过 10 次。在甘肃,除了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外,还有商业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等,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期限最长可达 14 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陪读,借贷,苦乐相伴。在会宁,千万个不同家庭演绎着千辛万苦供子女上学的相同故事,求学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支撑,孩子维系着他们全部的希望,为此无论付出多大的物
质和精神牺牲,都在所不惜。“会宁学生家长的坚毅和执著让人感动。”杨书元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可以说,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换取的。红军在会宁的胜利会师,新中国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会宁父老乡亲的“人梯”精神,不但浸透着人类自强图存、追求发展、团结胜利的原始渴望,还凝聚了对美好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是“穷则思变”的真实写照。
正教育资源均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让全国孩子尽量公平地享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许多百姓的心愿和渴盼。”一些主流媒体多年来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时就一直关注教育公平,“平均到均衡,公平在转变。”部分人口大省教育弱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直也在为此做着努力。“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的大学,但给甘肃的招生指标仅为北京的数十分之一。”如果甘肃高考升学率同发达省市的差距不是如此之大,谁还会再办补习班呢!甘肃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宁一中校长郑焕明如是说。 “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江苏如东赴会宁支教教师陈德明认为,环境造就人。我国西部有不少像会宁这样的贫困县,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唯独会宁打造出了响亮的教育品牌,赢得了载誉九州的“状元故里”、“博士之乡”殊荣,创造了特有的“会宁教育模式”,值得深思。陈德明说,有人把甘肃会宁和江苏如东、湖北黄冈并称为领跑我国基础教育的“三驾马车”,但会宁培养一名大学生与如东、黄冈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条件和培养成本,更重要的还在于生成因素中熔铸着一种宝贵的信念追求,一种闪光的奋斗精神。“穷则思变”,关键在“思”。贫瘠的土地与富集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