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的现代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igure 3 — 6 Gains from Trade with Increasing Cost ⑵ 分工的过程 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 A 开始,随着 A 国分 工生产 X 的深入从而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下降, 生产 X 的机会成本递增,这体现为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递增。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 A ? 开 始,随着 B 国分工生产 Y 的深入从而沿着生产可 能性曲线上升,它也要经历生产 Y 的机会成本 递增的过程,这体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递减。 这种分工的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相对商品价 格(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在两国相等时才 停止。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共同的相对价格 (斜率)将处于贸易前相对价格 1/4 和 4 之间的 某一水平。在这一点贸易达到均衡。在图 3 — 6 中,均衡价格为 P B =P B ? =1 。 ⑶ 贸易所得 ①、通过贸易, A 国的生产组合从 A 点移到了 B 点, 同时用 60 单位的 X 与 B 国交换了 60 单位 Y (见贸 易三角形 BCE ),其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 线Ⅲ上的点 E ( 70X 和 80Y ),这是 A 国在 P X /P Y =1 的条件下进行贸易所能达到的最大满 足。这样, A 国比无贸易均衡时多获得了 20 单 位 X 和 20 单位 Y 。 ②、同样地, B 国的生产组合从 A ? 点移到了 B ? 点, 通过用 60 单位 Y 与 A 国交换了 60 单位 X (见贸易 三角形 B ? C ? E ? ), B 国的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 曲线Ⅲ上的点 E ? ( 100X 和 60Y )。这样 B 国同 样在贸易中获得了 20 单位 X 和 20 单位 Y 。 3.3.4 贸易条件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贸易条件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 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 )是贸易均衡时 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在图 3 — 6 中,这个价 格 P B =P B ? =1 。在该相对价格下, A 国想出口 X 的数 量( 60 单位)等于 B 国想进口的数量( 60 单位); 同样地, B 国想出口 Y 的数量( 60 单位)正好等于 A 国在该价格下想进口的数量。 当然,如果两国贸易前相对价格是相同的 (这一般不会发生),对任何一个国家都谈不上 比较优势、劣势,也就不会发生生产分工和共同 贸易所得。 3.3.5 不完全分工 ⑴ 不完全分工的表现 与固定成本条件下的贸易模型不同,在机 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两国生产中存在不完全分工 ( 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在贸易中, A 国 生产更多 X (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 仍继续生产一部分 Y (见图 3 — 6 中 B 点)。同 样地, B 国在贸易中仍继续生产一部分 X (见 图 3 — 6 中 B ? 点)。 这种不完全分工发生的原因在于:当一国 专门生产 X 时,它生产 X 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 提高。同样地,随着 B 国 Y 产品产量的增加, 它生产 Y 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 X 的机会成本不断下降)。这样,在每一个国 家扩大其比较优势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加深的同时,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就会相互接 近,直到该价格在两国中相等。 ⑵ 不完全分工发生的原因 在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相等以后,任何一个 国家都不会继续扩大其原来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的上产,这通常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生产上达 到完全分工之前。在图 3 — 6 中, P B =P B ? =1 ,就发 生在 A 国和 B 国实现完全分工之前。 Chapter 3 Analyz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odern economics Ricardian Model is a two-country, two-product, one factor (2 × 2 × 1) model, which includes many implicit assumptions. In this chapter,well relax those assumptions,so as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a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economic life 。 This chapter is devoted to : ? Opportunity cos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fixed opportunity cost ? Comparative adva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