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PAGE 1 -
“别提了”的语义演变及语用功能、语用心理
摘要:“别提了”在共时层面有多种不同用法,由表示实义的动词词组演变成表达不如意的话语标记,又 进一步虚化,从关涉负面信息扩展到进入非负面语境,其语义、语用功能与语用心理在语言使用中都经历 了一系列演变。
关键词:“别提了”;语义演变;语用功能;语用心理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现代汉语口语中,“别提了”是一个较为常用的词,由阻止听话人提起某事的词组到程
序义更强的话语标记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当前学界研究“别提了”的文章仅有少数几篇。有的从语法化的角度讨论了“别提”的
语义演变路径,如侯瑞芬(2009)和耿翠翠(2011)。侯瑞芬(2009)对“别提”作了较为 详细的研究,他对比了“别说”与“别提”,认为“别提”涉及的是话题,“别提”的演变首 先经历了词汇化由动词短语变为动词,再经历语法化由动词变为副词,而话语标记的“别提 了”是从动词短语“别提了”发生语义演变来的。耿翠翠(2011)将“别提”根据语义、功 能及所出现的语境分为五种,区别了作为短语和作为话语标记的“别提了”在语义、共现成 分、句法位置的不同,同时他也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别提了”是直接由短语“别提”直接 演变来的。而郭智慧(2016)则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比了话语标记的“还说呢”与“别提了”, 认为“别提了”表否定义的性质是突显消极情绪标记功能的语义基础。此外,姜丽娜(2015) 也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了相关构式“别提有/多 X(了)”,韩晓明、李琼琼(2018)探讨 了“别提(有)多(么)X(了)”构式高程度义的产生机制。
那么,这里就有几个问题:1. 作为话语标记的“别提了”究竟是在短语“别提”还是 在动词“别提”的基础上经过语法化演而来,“别提”有没有副词用法?2.话语标记“别提 了”除了像以上几位学者认为的用于表达不如意的心情,是否还有别的语用功能? 3.“别 提了”在语用中究竟背后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心理。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本文将从“别提了” 的语义演变和语用功能、语用心理做一个细致的探讨。
二、“别提了”的语义演变及其特点
(一)语义演变 “别提了”是由“别提”而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话语标记的“别提了”究竟是
怎样由“别提”演变而来,演变过程中又有几个步骤是值得我们细细斟酌的。先来看下面几 个例子:
(1)一会儿,这七八十位进来了:“谢谢爷赏!谢谢侠客爷!”“得了,都给我滚出
去,别提了!”1(《雍正剑侠图》)
(2)九龄细问:“邓贤兄,你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为什么要摔酒杯长叹呢?”“唉! 别提了。因为我父亲最好闲谈,好下围棋……”(《雍正剑侠图》)
(3)芊芊笑着说:“他一回家呀,那份兴奋劲儿就别提了,绘声绘色,加油加酱的把 你们这些英雄,怎样力战恶霸的情形,都告诉我爹了。(《水云间》)
(4)“哥哥,您从哪来呀?”“嗨,您别提了!我到了一趟江西,我又到了一趟山东, 又回了一趟山西。唉呀!我走的日子不少啦,我这一次累也受得挺大的。这么大年纪总不出 门,出门之后,还真是有点想家!”(《雍正剑侠图》)
(5)穆桂英听了,十分高兴:“曾奎,这图是怎样得来的?你见到世汉和云英没有?”“别 提了!要不我怎么给大家道喜呢!”穆元帅说:“喜从何来呀?”“是这么回事……”曾奎连 说带笑,当着众人的面,把详情述说了一番。(《小五虎演义》)
例(1)中“别提了”位于句末,意为“不要提起话头”,阻住对方继续话题,具有实在 的概念意义,且语气强硬,是最初最直接的意义。例(2)中的“别提了”相较于例(1)则 语气相对缓和,虽然实际上亦是阻止对方继续话题,但会紧接着在“别提了”后说明不要再 提的原因。此两例中的“别提了”是短语,其结构为“别提+了”,其中“别提”当为动词短 语,“了”为语气助词。到例(3),“别提了”已经不再表示阻止话题,此时“别提”的意义 已经凝结,成为动词,表达显而易见不需要多家说明的意义。例(4)、例(5)中的“别提 了”则更进一步虚化为话语标记,起到提起话头的作用。例(4)中“别提了”用于负面语 境,作为抒发不如意的开始;而例(5)中的“别提了”则都脱离了负面语境,负面语义进 一步被削弱,是欲抑实扬。下面我们继续看语例,进一步捋顺“别提了”的演变路径。
(6)“你早跟我说呀,兄弟!我家里还有好些事呢!你嫂子还让我给她买花呢!”“得 了,别提买花了!你买花呐,上吊吧!”陈龙也真没辙了。(《雍正剑侠图》)
(7)高宗笑道:“彭元瑞这个人,你们再别提起他了,朕为你们都称他博学,……朕 想他那么博古通今,总无有不知道伪,岂知元瑞也出了丑,竟也回奏不知道,竟被朕一难就 倒。”(《清朝秘史》)
可以看到以上(6)—(7)例中,使用时“别提”与“了”之间常常能够加入名词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褒扬与论争:再议范长江新闻之路--新闻传播学论文.doc
- 辩证无限观与第三次数学危机--哲学论文.doc
- 搭建教师研修平台,促进城乡资源互动——儿童阅读教师研修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学论文.doc
- 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从业人员技能新探--新闻传播学论文.doc
- 动词重叠研究综述--语言学论文.doc
- 高校精准资助概念、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文献综述--教育学论文.doc
- 互联网媒体建构下的粉丝经济形态分析--新闻传播学论文.doc
- 论文化自信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联系--教育学论文.doc
- 媒介纵深融合中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初探--新闻传播学论文.doc
-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研究--教育学论文.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