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4 相对力量、力量耐力的训练与评价
一、相对力量
1、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常用最
大力量与体重之比表示。相对力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最大力量和体重。
在体重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发展最大力量可以提高相对力量的发展。发
展最大力量时应采用高强度的练习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方法。这样
可使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运动员体重的增加。
2、相对力量的训练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第一,以提高肌肉协调为目的的负重抗阻训练。负荷强度控制在
最大力量的85%以上。
目的是使运动员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以提高肌肉协
调能力。负荷数量,每组1-6 次,3-6 组。
3、相对力量的评定,采用运动员最大力量除以体重便可以计算
出该运动员的相对力量。
二、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兼有力量与耐力的双重
特点,既要求肌肉具有较大的力量,又要求肌肉能够长时间地坚持工
作。可见,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也表现出双重的特点。当持续工作的
时间的加长,如200 米、400 米跑,对运动员力量有较高的要求;而
随着持续工作时间的加长,如5000 米、10000 米跑,即要求运动员
具备较强的长时间发挥一定力量的能力。
1、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
第一,持续训练法,一般采用25%-60%的负荷强度多次重复,直
至达到极限。具体次数因负荷强度不同而异。重复组数视运动员而定,
一般组数不宜太多。应避免用组数去弥补练习的重复次数不足。
第二,间歇训练法,组间间歇可以从30-90 秒或者更多,练习时
间较短 (如20-60 秒),并且完成几组练习之后,需要达到疲劳积累
的目的,那就应该在工作能力尚未完全恢复时,进行下一组练习。
第三,循环练习法,循环训练法能轮流锻炼各个肌群,按先后顺
序发展臂、肩、腿、腹、背等部位肌群的力量耐力。
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采用大强度循环练习,采用最大力量的50%-80%负
荷,重复10-20 多次,重复速度要快,休息时间是用力时间的2-3 倍。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短距离高速度运动项目(如短跑、搏击、球类)的
肌肉耐力训练;
第二种方式是采用低强度的间歇训练,采用的负荷是最大力量的
30%-50%,重复次数增加至最高重复次数。完成动作的速度适中或较
慢,休息时间比大强度的循环练习时间要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发展
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耐力,如长跑、越野滑雪、长距离游泳、赛艇等。
制定循环练习计划时,每组练习的时间短者可安排5 种练习,时间适
中者可安排9种练习,时间长者可安排12种练习。总持续时间在10-30
分钟之间,重复练习2-3 组。第四,等动练习法。这种练习法是利用
一种专门器械进行力量练习的方法。等动练习器是在一个离心制动器
上连一条尼龙绳,拉动尼龙绳时,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拉动绳的力量
越大,器械产生的阻力也越大,器械产生的阻力总是和力量大小相关。
进行等动练习时,通常完成的次数较多,主要用于发展力量耐力,如
果改变负荷要求,亦可用于发展其它力量素质。可采用将等动练习器
固定在墙上、地板或天花板上,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负荷进行训练。
进行快速等动训练提高力量耐力比慢速等动训练提高的力量耐力效
果明显。等动训练每周2-4 次为宜,每一种练习应保证进行2-4 组。
若负荷较大时,每组进行8-15 次,负荷较小时应进行15 次以上。
三、力量耐力的评定
多采用多次重复完成比赛模仿动作的方法,根据运动员重复的次
数进行评定。也可以用力量耐力指数来评定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力量
耐力指数=练习阻力×重复次数。另外,针对局部肌肉力量耐力评定
时,应该选择该部位肌肉的最大重复次数或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次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