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导学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记》二则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理解“虽有……”、“其……乎?”的句式;?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教和学的关系,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重点)? 培养准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句。 合作探究 (1)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实行论述的? (2)从学习的角度来谈,“教学相长”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检测 1.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 (2)旨: (3)至道: (4)自反: (5)是故: (6)教学相长: (7)学学半: 2.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2)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说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5、背诵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熟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虽有嘉肴》翻译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动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朗读停顿。 2.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3 .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二、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三、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⒈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⒉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四、课堂检测:(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 ”同“ ”, )②矜、寡、孤、独(“ ”同“ ”, ) (2)一词多义 ①为? 天下为公( ) 不必为己( ) ②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③子? 不独子其子( ) ( ) 词语解释 大道: 天下为公: 选贤举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