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执教二十年,对语文的感情与日俱深,尤其是在新加坡三年的汉语言文学的执教工作让我越来越被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折服,被其语言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不过在国内教书中却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作了一些归纳,以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高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态度表现:
1.轻视甚至漠视语文学习
语文教师常常开玩笑说“语文是在其他学科的夹缝中生存”。听来有些“凄凉”,但却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一种现状。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想听就听,想不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不想做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能够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2.应付、功利心理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会说会用,无需深入的研究,而且在语文的学习上用很多的时间却无法很快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倒退,但又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仅仅应付,常常以“我已认真学过了”“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很少有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对学过的知识实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投机取巧心理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同于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 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二、关于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以上表现的成因 :
1.理解的偏差
语文是一种“大语文”观。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缺乏充分的理解,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能够提升,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理解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学生不能理解语文成绩提升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水平的考查,而水平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理解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水平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缺乏一定的自我调适水平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归纳几种解决方法
面对现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所共同注重的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定水准的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了有益的尝试。
1.制作调查问卷
我在新加坡教书期间,在第一次上新课时,一般会给学生“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很简单,一般有5、6个问题,例如:“你为什么要学习这课?”“这门课大概讲授如下内容,你更喜欢获得哪一方面的知识?”“本课程的成绩能够由以下部分组成,你写出你认为的合理比例”等等。学生反馈的信息我都会很重视,将统计后的信息内容发布在该课程的网页上,供学生阅读。回国继续从教后,就尝试在自己的语文课程中使用这种问卷调查的方法。因为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