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 课程代码: PHAR119002.01 开课院系: 药学院 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徐文豪 学号:专业: 自然科学试验班 题目 1 2 3 总分 得分 一、 下列题目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探究 药膳理论基础探究 药膳与保健养生 食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举例阐述) 题目自拟(需与本课程主题密切相关) 二、 论文写作要求 正文字数: 3000字 以上(不包括注释和参考书目等)。 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蜘ord默认值)编排、打印。装 订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 正文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 20磅。 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正文、参考文献等。应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 必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序号在文中相应位置标出,文后参考文献格式参见 附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5 .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 予以评分。 严禁抄袭,发现即按零分处理。 6 月 J7 日13:30前提交。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天,最迟丁 6 月20日 之前全部交毕。逾期以零分处理。 中国饮食文化探究 饮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季鸿昆先生认为,饮食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关丁食物需求、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文化现象, 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因此 ,各个时代的饮食 文化形态,应由当时当地的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所决定。[1]在中国, 炎黄文化源远流长,是以道德为本位的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和谐统一、人文 教化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 发源丁河流的五千年农耕文明,重农 求稳,中原土地肥沃,季候分明。这样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温床所孕育出的中国饮 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瑰宝。 一、浅探中国饮食文化思想。 中国人主张“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农本主义也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形态。早在战国时期,告子就提出过“食色性 也”,把饮食放在人生最重要两件事之一。饭食是人民生存的前提,儒家的民本 思想主张民欲天从,历代统治者也重视饮食,将江山称为“社稷”,逢重要节气祭 祀谷神稷神,以米粮为公职俸禄作为通货。吃是一种自然本能,但饮食是超乎自 然需求的,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饮食文化与政治、 、伦理紧紧 联系,也是中国礼仪文化、行为哲学的外在表现。人们在农业劳动中积累了大量 经验,主张“实干务本”追求“丰衣足食”,对饮食的关注从不放下,致力丁改善烹 饪技巧、丰富饮食文化内容。这一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日,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 略》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 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丁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乂非欧美所 可并驾。”⑵对丁饮食的研究与创新,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项人才与成果辈出的 科学。陈达叟著有《本心斋蔬食谱》,袁枚著有《随园食单》,在刘基的《多能鄙 事》、周亮工《闽小记》中也有大量关丁饮食的记载。 现今国人也常以“吃了吗? 为寒暄暖句;以山肴海宴为待客标准;以“吃喝拉撒”细说繁复人生;可凭一顿美 食解干戈,一壶美洒定宏谋。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有突出的地位, 辐射其他诸多 文化现象,对饮食的重视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和古老实用的传统经验哲学 在国人思想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嵌入了道德伦理特征。《老子》第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 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 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3]统治者治国要顺乎自然规律顺乎天道,而 好的烹饪者在烹调时也要顺乎食物本身的特质, 要求精妙和谐,饮食文化和政治 伦理道德联系密切。中国饮食文化自源起就带着道德伦理的标签, 在社会高度重 视饮食文化的背景下,饮食文化辐射各种文化现象,各种文化印记也嵌入到饮食 文化中。饮食活动也有其背后更深的道德伦理含义。饮食文化和政治联系密切, 历代政府都设有专门掌管饮食的官吏和机构 :周代设家宰、 秦设太官、汉设 尚食、隋设祠部、唐设膳部、宋设光禄寺、元设侍文院、明设尚食局 、活设御 膳房,以专门负责统治者饮食。[4]饮食在周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使用餐具、 座次、上菜次序上都有严格规定。天子的宴席要有十二只鼎,而其他地位的人则 不能僭越。饮食文化也与宗教伦理、祭祀礼俗密切相关,比如:过年时家家户户 必备的灶糖,既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亦是一种重要的祭祀用品,用来祭祀中 国本土宗教中的“灶王爷”;而春季江南地区常见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