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pptx

第七章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pptx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货币危机防范 政策和理论;第一节 货币危机概述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区别;二、货币投机导致危机的机制;三、货币投机对象和投机效应的扩散;货币危机扩散的模式 ;货币危机的分类;货币危机的危害 ;货币危机的实例;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汇率制度变更的结果 刺激出口、抑制进口、贸易赤字不断缩小。 缓解了汇率高估的压力,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流失。 加强了国际经济组织对危机防治的信心,并加大了援助力度。 汇率水平在经过巨幅贬值之后逐渐收复失地。 浮动汇率制恢复了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各货币当局能灵活运用利率杠杆促进经济发展。 ;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三、金融体系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四、几点重要思考 ;第三节 货币危机理论;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内部均衡: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中央银行购入国内资本???信贷),即公共部门的赤字持续“货币化”。 外部均衡: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本币贬值→ 中央银行干涉外汇市场(售出国外资本)以维持固定汇率→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投机冲击:汇率预期贬值增加→投资者出于规避资本损失(或是获得资本收益)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起投机冲击(购入国外资本,出售国内资本)。 例:固定汇率=8元/美元,国外资本=800元=100美元,汇率贬值=10元/美元。 贬值前:购入国外资本=800元=100美元 贬值后:售出国外资本=100美元=1000元 套利=200元 ;央行自卫:中央银行售出国外资本→导致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 利率上升。 危机爆发:外汇储备耗尽,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 资本外逃:由于汇率预期贬值增加而导致的外汇储备耗尽,国外资本流出。;投机者的冲击迫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的时间将早于政府主动放弃的时间,因此,社会成本会更大。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也叫国际收支平衡危机理论。;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资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attack model)。 ;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危机发生过程;投机者预期条件下的货币危机发生时间;克鲁格曼模型对货币危机的分析特点 ;发生机制: 储备急剧下降为零 防范机制: 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 ;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政策主张;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的缺陷;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假定;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假定;预期自我实现型模型;第二代模型的主要特点;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问题主要在于内外均衡的矛盾,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是有可能的,但是成本可能会很高。 当公众产生不利于政府的预期时,投机者的行为将导致公众丧失信心从而使政府对固定汇率制的保卫失败,危机将提前到来。 投机者的行为是不公正的,特别是对东道国的公众来说,是不公正的,不道德的。; 除了这类主流理论外,另有少数学者认为货币危机可能根本不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受冲击国家所出现的宏观经济的种种问题是投机行为带来的结果而非投机行为的原因。 ;对第二代危机理论的评论;对第二代危机理论的修正;其它理论;1、羊群效应;羊群行为;市场操纵(market?manipulation): 大投机者操纵市场从而获利的可能大,投机者利用羊群行为使热钱剧增,加速了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与危害。; 2.传染效应(contagion?effect);国际贸易和金融传染渠道;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道德风险 ;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理论; 道德风险和金融过度; 道德风险和金融过度; 道德风险和金融危机;道德风险和货币危机;银行经营; 金融体制的脆弱性;企业资产负债问题; 企业资产负债问题; IMF汇率稳定政策;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研究的侧重面各有不同。 第一代着重讨论经济国内外均衡问题 第二代的重点放在危机本身的性质、信息与公众的信心上 第三代焦点则是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一国货币和汇率制度的崩溃是由于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式货币危机。 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政府在固定汇率制上始终存在动机冲突,公众认识到政府的摇摆不定。如果公众丧失信心,金融市场并非天生有效的,存在种种缺陷。这时,市场投机以及羊群行为会使固定汇率制崩溃,政府保卫固定汇率制的代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亲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