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伤寒与温病 伤寒与温病为祖国医学论治 外感病两大流派,二者的关系是 中医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 之一。一则认为伤寒与温病有别, 不能强求统一;一则认为温病是 伤寒的延续,寒温应该统一。 一、伤寒与温病的形成和发展 伤寒与温病均溯源于《内经》、 《难经》,当时的温病概括在伤寒之 内。张仲景《伤寒论》虽以伤寒命名, 而在太阳篇中分别列举了伤寒、中风、 温病的证候可见该书中所称之伤寒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两者之分在于外 邪性质的不同,即寒与温的不同。 《素问 · 六元正纪大论》曰:“ …… 寒 气行,雨乃降,民病寒交热中 …… ”, “气大凉交至,寒气行,因而民病寒”。 —— 此属寒邪,即狭义的伤寒。 “ …… 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 温病乃作 …… ”,“ …… 寒乃去,候乃 太温 …… 温病乃起 …… ”。 —— 此外邪性质为温,因而民病温厉, 为热性传染病最早记载。 《伤寒论》有不少条文,系温病用 辛温解表而致误。 “ ……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 温 …… ”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 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 膏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晋王叔和《脉经》论述了伤寒与温病 的不同脉象。 隋 ·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伤寒、时 气、温病,斑毒症病诸候,从证候学 进行了系统阐发。 《千金方》,《外台秘要》二书中载 有较多防治温病的方剂。 由 此 可 见 , 伤 寒 与 温 病 起 源 于 《内经》,而后汉、唐、晋历代医家 在《内经》基础上,对病因学、证候 学、治疗学等认识皆有较大进展。其 中张仲景《伤寒论》系统地总结了一 套理、法、方、药规律,从而奠定了 祖国医学治疗热性病的基础。 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新局面,促进了伤寒、温病学突飞猛 进的发展。 刘河间创立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 明确主张“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 医”创立了双解散、凉膈散等表里双解 法。 成无己对《伤寒论》详加注解,著有 《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 明清时期,温病有了飞跃的发展。 吴又可创立了戾气自口鼻而入的病因学 说,提出“非风、非寒,非暑、非温, 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杨栗山认为属于杂气为害,戾气、杂气 非六淫之气,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 吴氏、杨氏突出的贡献是对疫毒致病的 认识,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法方 药的治疗规律。 明清时期可谓温病学鼎盛时期。 以叶桂、薛生白、吴瑭、王孟英等为 代表的温病学家,提出了卫气营血辨 证和三焦辨证等,创造了许多行之有 效的方药,大大丰富了外感温热病的 辨证论治内容,从而形成了温病学派, 与《伤寒论》学派相媲美,构成了祖 国医学外感热病的诊疗体系。 二、六经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伤寒六经辨证是以经络脏腑定位和 八纲定性为基础,外邪由表入里,由经 络入脏腑,由三阳入三阴,反映了外邪 传变层次与治疗规律。温病的卫、气、 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同样是阐发外 感病邪由表及里,由上焦、中焦至下焦 的浅深层次和治疗规律。伏气温病则由 里达外,由血 → 营 → 气 → 卫,与外感温 病正好相反。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反映 了外感病证治规律,有些是相同的, 有些则是相互补充的。 伤寒太阳表证与温病卫分证,虽有表 寒、表热的不同,但皆属表证,在病 位上并无差异。 伤寒阳明病为里热实证,与温病中焦 气分实热证又是一致的。 伤寒少阳半表半里与温病邪入膜原气 分证又相同。 温病中焦寒证与伤寒太阴病亦相符。 温病传入下焦与伤寒少阴厥阴二经证 多有近似。 如伤寒少阴病从热化之黄连阿胶汤证 与温病传入下焦灼伤阴液相类似,伤 寒少阴阳虚用真武汤、四逆汤等,温 病下焦阳虚、舌白身痛、足跗浮肿, 用鹿附汤、安肾汤等,病位相同,方 义亦无异。 《伤寒论》厥阴病中乌梅丸、白头翁 汤等皆为温病下焦所采用,又《温病 条辨》“久痢伤及厥阴,上犯阳明, 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乌 梅丸主之”。“噤口痢,热气上冲, 肠中逆阻似闭,腹痛在下尤甚者,白 头翁汤主之。” 伤寒六经、温病三焦、卫气营血 辨证并不矛盾,而是一脉相承。而温 病学又在许多方面补充了伤寒之不足, 伤寒详于寒略于温,温病详于温略于 寒,六经与三焦、卫气营血辨证各有 所长,有一致性也各有不足之处,两 者不可偏废。 三、对寒温统一的看法 伤寒与温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上单元归类复习.pdf VIP
- ASME B18.29.1-2010 螺旋线圈螺纹插入-自由运行和螺纹锁定(英寸系列).pdf VIP
- 电力行业检查标准清单(发电部分).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四川省渔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docx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试卷1-5单元测试卷含答案5单元全册打包期中期末复习.docx VIP
- 危大工程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清单(住建部2018第31号文).pdf VIP
- 2025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答案).docx VIP
-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docx VIP
- L23R401 城镇热水管道直埋敷设图集.docx
- GMP文件管理规程(新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