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代急递铺的几个问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明代急递铺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作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的急递 铺肇 始于宋,元朝已普遍推广,至明代则成为与水马驿、递 运所并称的 邮驿三大机构之一,且居于首位,日夜不停地为 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服务,在巩固封建政权中起着巨大作 用。急递铺也是中国古代 邮驿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 其中不甚明晰的问题诸如急递铺 的数量、急递铺的递送手段、 铺兵的负担与承充期限等问题做了较 为充分的研究,还订正 了过去人们长期认为明代急递铺是马递的误 解,而得 出了明 代急递铺是步递的新结论。并指出急递铺的创立是 邮驿发展 史上的一个进步,它的广泛设立也有助于商业的贸易,促 进 沿途经济的交往、文化的融合和风俗的同化。 急递铺, 为中国 古代邮驿组织之一。它肇始于宋,迄元 朝普遍推开。 宋代,邮驿组织由兵部驾部直接管理。“凡奉使之官赴 阙,视其 职治给马如格。官文书则量其迟速以附步马急递” [① ]。邮驿 组织的功用与效应,日益为全社会所关切,分 工越细密。一种高速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快速军邮制 __急脚 递,就在这时应运而生。这种急脚递,有步递,有马递,有 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四百里。递铺之间相距不一,有 1 0 里,有 2 0 里。但据说,这种快 递只用于战争时期。至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又有一种金字牌急递铺,如同古代羽檄 一般, 速度更快,每天可行五百里,专门递转皇帝下达的紧 急军务。金国 章宗泰和元年,设有都提控急递铺兵 [②]。 元代, 国家疆域广大,“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 国,皆 置邮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毕举” [③]。 急递铺的作用极为显著。元世祖时,自燕京至开平府, 复自开平府 至京兆,每十里或十 五里、二十里,则设一铺, 于各州县所管民户 及漏户内,签起铺兵 [④]。至元九年,有 人上疏说:诸路急递 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 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 宜更定之。遂更为“通远铺” [⑤ ]。于是,后来又称急递铺为“通 远铺”。 明太袓立国之初,为完成统一大业,复兴社会经济,在 南征 北战、发展生产的同时,对于邮驿事业亦看得十分要紧。 治水,开 山,修路,造桥,备 马匹,置车船,一方面承元旧 制,一方面有所 创新。于洪武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同时并“置 各处水、马站及递运 所、急递铺” [⑥] 。后来,又分别在两 京和各州县设立急递铺 总铺。水、马站,洪武九年改为水马 驿。水置船,陆用牛、马、车。 急递铺与水马驿、递运所,并称为明代邮驿三大机构, 日夜 不停地为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服务,在巩 封建政权中起着巨大作用。也是中国古代邮驿文化研究的重 要课题 之一。可惜,《明实录》、《大明会典》等主要史籍, 对于急递铺的情况缺乏完整的记录。有些问题说得比较清楚, 有些 则不甚明晰。例如:它的数量与递送手段、铺兵的负担 与承充期限 等,或是根本未予涉及,或多语焉不详。以致后 人不能明其全貌,有的甚至造成误解。因此,很有必要加以 勾画和研究。本文试就前述几个问题,略叙己见。不妥之处, 敬希赐正。 急递铺的数量与分布,事关其在明代邮驿中的地位和作 用。 而其数量又与铺距不无关系。 有人说:“高皇帝混一区寓,幅员万里而遥,遐迩相联, 将 命之臣,奉公之役,趾日错于道而不休。自京师设会同馆 外,每 于边腹郡邑,村镇要会处所,设立水马驿、递运所, 司递转运之 役,所关军国机务最急” [⑦] 。又有人说:“驿 递者,国之脉 络,不容壅滞者也。故在国初,水马驿栉比蔓 绵,恒处于有余” [⑧]。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兵部》言:“凡邮传,在 京 师曰会同馆,在外曰驿,曰递运所,皆以符验关券行之”。 以上都只提到水马驿、递运所。万历《大明会典》卷一 四五 《驿传一 ?水马驿上》、卷 一四六《驿传二 ?水马驿下》、 卷一四七 《驿传三 ?递运所》,分别胪列了分布在全国各府 州县水 马驿、递运所的名称与数目。水马驿总计 1032 处,递运所 14 6 处。该书卷一四九《驿传 五? 急递铺》,却只 寥寥数语,铺名、铺数,一概全无。《元史》、《永乐大典》编 修 于明初,二书对元代水马驿的名称与数目,记载甚为详备, 唯独对 元代急递铺的名目是空白。可见《明实录》与《大明 会典》的做法, 也是本于“明承元制” [⑨] 。 汉制,每 3 0 里置一驿。唐与汉同,全国共有水、驿 1 6 3 9 处。宋代,对驿站之间的距离做了更新,改为 6 0 里 置一驿,不如 汉、唐那般稠密。而其急递铺的建制,为 10 里,或 25 里,设一 铺。从里距看,急递铺多于水马驿,应 属无疑。 元朝建国以前,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下诏:“随处 官司, 设传递铺驿”,急递铺自是广泛建立。至元三十一年 进一步在元大 都“设置总急递铺

文档评论(0)

155****78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