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的意思
篇一:题目 7c0dab62caaedd3383c4d389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 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
偏不怪,达到了 “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 ”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 “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 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 题和填空题第 16 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 题,都是综合性问题, 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 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
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 立意于能力, 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高考语文模拟测试五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 3 题。
古典诗文中的 “扁舟 ”意象
“扁舟 ”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
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 “扁舟 ”,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
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 “扁舟 ”有隐遁之味,
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 ”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 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
1/12
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 “扁舟 ”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 ”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 “扁舟 ”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
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 ”既是游子漂泊
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的诗句,其中 “扁舟 ”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 “扁舟 ”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 “扁舟 ”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 ”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 “自由 ”。庄子说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
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 “扁舟 ”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
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 “宇宙意识 ”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扁舟 ”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 “扁舟 ” 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 “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 ”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李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 “扁舟 ”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
国古
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有删改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