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 “双基”不实、无书可读、缺乏指导、兴趣不易保持,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课堂教学夯实“双基”,多措并举解决“书源”,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课内外阅读,在建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序列的基础上,认真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是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对策。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能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于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给学生创造了“智力背景”——即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水平;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中外这两位大师的观点足以说明课外阅读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对于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也有具体规定:第一学段“很多于5万字”,第二学段“很多于40万字”,第三学段“很多于100万字”。“5万”、“40万”、“100万”这些数量都是课外阅读的“底限”,是每一个小学都应达到的最低标准。作者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小学的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受此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很难提升。那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在哪里?突破瓶颈的对策是什么?为此,作者实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和总结,现提取几点,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新课改实施以来,一些学校教师没有很好地学习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新理念一知半解,认为以前自己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过时了,也东施效颦般刻意模仿别人的教学方法,由着学生的性子,“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搞什么漫无目的的“小组讨论”,设计了美丽如画的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尚未了解的情况下搞什么“课本剧表演”。课堂上天马行空,教学目标泛化,教学过程虚化,到头来学生书读不好,字写不好,“新路子不对,老路子不会”,“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也有部分教师根据知识点,实行着寻章摘句式的内容讲读,把一篇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何谈课堂教学的有效? 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读物主要是语文课本,其选文十分讲究,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内涵、巧妙构思、精彩语言,为学生阅读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课内阅读教学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学生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书法)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良好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全靠的是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课内阅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实行课外阅读,在用中变方法为水平,最终实现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但因为课堂教学的低效,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怎么能实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对策:优化教学过程,精选教学方法,向40分钟要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就得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就要根据游记的特点、学生的需求来选择教学方法。小学课本中游记一类的文章有好几篇,学生每年都要写这类文章,所以,要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读、写游记一类文章的规律:按游踪的先后把看到的听到的写清楚、写具体。教学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实行: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都游览了哪些地方,教师相机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之后告诉学生:按游览顺序把景点写清楚是游记一类文章的规律。 2、作者在各个景点都看到或听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路上见闻——公路、映山红、沙土、油桐、溪流”……板书之后告诉学生:把见闻写具体是游记一类文章的又一规律。紧接着教师引读景物名称,学生接读具体描述景物特点的部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3、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精读,认真领会作者的语言技巧。如“山上开满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一句,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明白:“开满”一词写出了映山红开得多,开得艳;“有精神”是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景物的喜爱;把映山红和盆栽的杜鹃作对比,突出了山上映山红的长势旺盛,表现勃勃生机。又如写洞口,“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把洞口比喻成桥洞,写的是洞口的形状;“很宽”写的是洞口的大小。再如写外洞,“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除了使用比喻的手法外,还用这个“大会堂”能容下多少人来说明外洞有多大。 再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可引导学生抓住写主要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认真阅读、思考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