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国之四维.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读管仲《牧民》有感 管仲是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相齐四十年,推行全面改革,制定了 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他对内划分政区、分设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 惰,开征赋税、奖励农耕,统一铸造和管理钱币,颁布捕鱼和煮盐之法; 对外“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从而辅佐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高度评价管仲,“管 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赐” ;甚至认为如果没有管 仲,我们都会披头散发,左开衣襟,像个野蛮人,“微管仲,吾其披发 左衽矣”。历史名相诸葛亮常自毙管仲,以管仲为楷模,相蜀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管仲著述甚丰,后人 成《管子》一书,共二十四卷、八十五 篇,现存七十六篇。《管子》涉及儒、道、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 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经济方面的著述,广泛讨论生产、分 配、交易、消费、财政等 问题,是研究先秦经济和农业的珍贵资料。 《牧民》是《管子》一书的首篇,充分反映了管仲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 管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的政 治家,“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牧民, 即统治和管理民众。《牧民》围绕如何治理民众,系统论述了治国理政 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全文分 为五个部分,共一千余字。第一部分是“国颂”,为全篇的总论,指出治 国理政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建立社会秩序,既要重视物质建设,又要重 视精神引领。生产与偷并重、生活与信仰同举,才能治理好国家。第二 部分是“四维”,维即总纲,《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夺成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这一部分强调礼义廉耻是国家的 四根精神支柱,支柱立则国家兴,支柱废则国家亡。第三部分是“四顺”, 突出阐明了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顺民心,着力满足民众对于安逸、富 贵、稳固和生存的愿望。第四部分是“十一经”,从官吏选择到政令施行, 提出了十一个方面的要求,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第五部分是“六亲五 法”,提示治国理政的规律,具有宏观性和指导性,其中姓行为对于治 国安民所起的导向和表率作用,更有积极意义。《牧民》既是管仲治国 理政的思想指导,又是管仲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写照。管仲取 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下线,以致司马迁认为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 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品读《牧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管仲的“民本”思想。《牧民》是 管仲诊脉民本思想最多、最集中的一篇文章,其核心观点是治国理政、 在顺民心。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悠久而绵长。上古的夏禹提出:“民为 邦本,本固邦宁” ;商汤盘庚要求贵戚近臣抛却私心,施恩于民,“汝克 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客观地说,现在看到的上古时期的民本思想,只 能是只言片语。真正形成完整思想体系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儒 家的“民贵君轻”思想,更是光耀千秋。但是,春秋战国数百年间,既提 出民本思想又躬身实践者,惟管仲一人。在管仲那里,不仅有民本的 理论升华,而且有民本的成功实践。在理论方面,管仲深知民众对于治 国理政的基础作用。《管子》记载,一次齐桓公 问什么是王霸之本,管仲 指出:“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管仲认为,争夺天下要靠民众,“争天下 者,必先争人” ;治理天下也要靠民众,“士家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石是指柱石,后人注释四民者,“国之本,犹柱之石也”。在实践方面, 管仲初稿了爱惜、利民、富民政策,政治上采取“四民分业定居”措施, 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强大;经济上采取“均地分力” 措施,把土地公平地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文化上采取“教民”措施,既教民以礼,又授民以知。正是管仲的 民本思想和实践,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孔子认为:“桓公九合诸侯,不 以 车,管仲之力也。” 《牧民》强调治国理政的关键是顺慌忙。按照唯物史观的理解,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是“得民心者得天 下,夫民心失天下”。顺应民心,政权就巩固,社会就发展;逆反民心, 政权就危险,社会就停滞。令人的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管仲就清 楚地认识到这一规律,并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给予表达:“政之所兴,在 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管仲看来,人人都有追求安逸、富贵、 稳定和生存的欲望,顺民心就要满足惊人的基本欲望,让百姓安居乐 业、休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