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冯友兰家族,好学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在中国学界,有三位一级教授出自同一家族,即大名鼎鼎的“冯氏三兄妹”: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文史专家冯沅君。他们是亲兄妹,分别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至今令人称道。
冯友兰是哲学泰斗,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称为“现代新儒家”;冯景兰是著名地质学家,我国近代矿床学的奠基者,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地质学界元老,“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者;冯沅君是二十世纪初最早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之一,与冰心、凌叔华等齐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研究生,后成为文史研究专家,著作影响学界深远。
“冯氏三兄妹”的后人也极为出色,品学兼优,成就非凡。据研究者统计,冯氏家族自冯友兰所在的七世起,至九世止,共有博士十余人,大学学历者六十余人,其中有40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级名校。
冯氏子女的卓然成就与传奇故事,激励着人们奋进;“冯门望族”的血脉渊源与人文精神,启发人们思索。
【家史】
祖辈勤学 文化传家
唐河位于河南省西南端。在唐河东南二十多公里处,有一个位于祁河和仪河之间的小镇,名为祁仪,冯氏祖上自康熙五十五年即从山西高平县经商落户于此。
冯友兰先祖冯泰原籍山西高平县,冯泰之子冯珽玙后迁至河南南阳唐河,以经商为业。及至冯泰五世孙冯玉文时,冯家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家族。冯玉文知书识礼,也曾应试,虽成绩优异,但因与主考的人关系不谐,致使落选,他决心不走科举之路,从事工商经营,在镇上兴办酿酒作坊,经营客栈,生意兴隆,渐成祁仪巨富。
冯玉文虽为理财高手,却受传统文化滋润颇深,并不痴迷于钱财。清光绪年间,河南大旱,馮玉文竭尽全力赈济灾民,并为无力安葬者广施棺木,赢得当地百姓赞誉。冯玉文在家中多处张挂“耕读”牌匾,并写下“富贵何足荣,清贫岂为苦”之诗句,希望后代都能成为踏实进取、品德高尚之人。他育有三子,均让他们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长子冯云异、三子冯汉异均为秀才,二子冯台异更是一枝独秀,于光绪十五年中举,后又中了进士,成了官员。
冯家有善诗之家风,冯玉文有《梅村诗稿》,冯云异有《知非斋诗集》,冯台异有《复斋诗集》,冯玉文之女冯士钧亦善诗文,但不幸在十八岁时病逝,冯家将她生前诗作辑为《梅花窗诗草》出版。冯氏一家出了四本诗集,这亦为少见之文化奇观。
冯友兰之父冯台异精通传统文化,善诗文,与妻子吴清芝育有三男二女,长子冯新兰,早夭,长女冯温兰,早为人妻,次子冯友兰,三子冯景兰,小女冯恭兰,后改名淑兰,又定名沅君。其子女大多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文化领域中杰出人物,得益于家庭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冯台异科举入仕之后,被分配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此时,张之洞正在武昌办洋务,其中一项就是办新式教育。冯台异被委派为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当时方言学堂的监督(相当于校长)是武昌知府梁鼎芬兼任,因公务繁忙,梁氏无暇顾及校内事务,实际校务均由冯台异负责。冯台异对新式教育非常熟悉,对子女的教育也是极为重视。他在家设了书房,请“教读师爷”给三个孩子上古文、算学、写字、作文课,还开了几门西洋学科,开阔孩子的眼界。
冯家三兄妹的母亲吴清芝是一位通晓诗书、思想开明的知识女性,她曾担任过当地女子学校校长。在冯家,无论男女,小孩儿七岁一律上学,接受私塾教育。而允许女孩上私塾,这在当地开了风气之先,因此冯家几代都出才女。
冯台异被任命为崇阳县县令时,吴清芝在衙门家眷居所内教子女读书,屋宇逼仄,书声闻于外。冯台异之幕僚听见了,便有人感叹:“吾作幕多年,未见太太少爷如此好学。”
就这样,冯家把好学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冯友兰:哲学泰斗 著作等身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任清华文学院院长达18年之久,并曾担任过清华校务会议主席,主持日常工作。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降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祈仪镇一个“耕读传家”的地主家庭。冯家除了家道丰厚之外,更令人羡慕的是代代相传的书香之气,从祖父到父辈,都是学富五车的文化人,在这种“富而好礼”的家中,冯友兰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文化教育。
冯友兰六岁就入馆就读,先生为表叔刘自立。由长期读经培育成的深厚学殖,济之以渊源家学,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