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吕成焱
6月22日下午,参加了司法局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活动,数学家华罗庚曾写下这样
的诗句 : “常到三线峥嵘地 , 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 , 更爱三线练人场。”自上世纪 60年代起 , 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 , 无数热血儿女以“三线峥嵘地”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练人场” , 走进大三线基地 , 扎根大山深处 , 用默默奉献点燃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重温艰苦岁月感知三线精神
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 一件件带有历史痕迹的三线时期展品 , 让我们得以有机会重温三线历史 , 感知三线精神。
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投资建设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 占地 40余亩 , 现已建成主楼博物
馆、还原馆、市情馆三个室内展区及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三个室外展区 ,
主要包括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育才壁 , 以及三线建设时期的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
博物馆主楼展区分为序厅、人民礼堂、主楼展厅三大区域 , 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 , 以及一批重要历史文献、珍贵历史图片 , 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其中 , 三层主楼展区又分为七个展厅。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 9502件 , 已展出图片 1128
张 , 实物 1380件 , 档案资料 200余份 , 音像资料时长 1080分钟;室外展区主要展出大型实物 ,
包括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 18
件。
★ “淘”来的宝贝饱含深挚情结
小到一双雨鞋 , 大到一架车床 , 博物馆内的上千件实物大都是工作人员们从三线企业和老三线建设者家中“淘”来的 , 而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 , 一些老三线人在得知博物馆收藏三线时期实物后 , 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把家中的脸盆、藤条箱等物件无偿送到博物馆来。
六 水市收藏 会的 会成 大都是三 工人或三 子弟 , 三 史有着特殊的情 。 会的数十名藏家就曾携 三 建 期藏品展开集中捐献 , 将收藏的“水城 局机关食堂粮票”、“ 州省青杠林 革委会政工 念 成功爆炸 ”等十余
件藏品捐献 州三 建 博物 。
1969年版的水城 易公司“日用工 品 券” , 背面 注着如此字 : “本券系无价 券 , 不 名、不挂失、不准 , 只能在 城关通用。”其中 , “壹市寸”的“ 州省布票” 行于 1967年9月, 有效期只有三个月并“剪 作 ”。 一寸 方的布票 , 在 划 期 , 是以家庭 位限量 放的 , 并具有一定范 内流通 的 格 , 在近半个世 后的今天 , 尤 弥足珍 。
做 的炊具 , 施工的 , 运 煤炭的灰 , 制造 品的 床??一个个 蘸 史笔墨的 物元素 , 构成了一段气 恢弘的 史画卷和 月 廊。
在三 博物 的室外展区 , 一 三 建 期的卡 常吸引游客的目光。 其 史特殊性在于 , 随着 型的横空出世 , 我国 于 束了不能自主制造汽 的 尬 史。正因如此 , 型号汽 得以参加 1956年国 兵式 , 人 也得以一睹其 采。
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第一汽 制造厂制造的解放牌汽 , 是原 州省交通 直
属运 企 水城汽 运 公司引 的第一批大型卡 , 空 重 3900公斤 , 最高 速可达 65 公里 / 小 , 可 重 4吨。 自 1972年开始使用 , 在使用的 26年 , 跟随着三 建 者一起翻山越岭 , 安全行 百万公里 , 运 物 3000余万公斤 , 三 建 作出了巨大 献 , 因 功累累 , 被誉 六 水交通运 的“大功臣”。
来自首 水城 集 公司的退休工人刘 傅 , 也捐出了自己的《春雷 厂工作 》。在刘 傅看来 , 他 最大的希望是 段三 史不被后人 忘。
★ 住 史留住根脉
在 多捐 物的三 老人内心深 , 他 需要的不 是一个三 博物 的落成 , 而是希望后代能 段 史 , 希望能把 州一座座因三 建 而 起的城市的“根脉”留住。
据 , 1964年至 1975年的 12年 , 在三 建 的 下 , 州省初步形成了六 水、遵 、都匀、 里、安 、开阳等一批新的工 基地 , 工 企 成倍增加。 1975年全省工 达到 24.97 元 , 1963年的 3.41 倍。三 建 使 州受益匪浅 , 不 促 了
经济的发展 , 也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 , 使落后的黔贵大地逐渐成长为一颗闪烁在祖国西南隅的高原明珠。
重温三线建设历史 , 学习三线建设精神。如今的三线博物馆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线精神传承之地 , 同样是道德建设示范之地 , 也是六盘水城市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