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红小说的童年视角看其小说的自我呈现.docVIP

从萧红小说的童年视角看其小说的自我呈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从萧红小说的童年视角看其小说的自我呈现 摘 要:萧红的小说具备显明的文体特色,她以儿童视角为着力点进行文本创作,使得文学的关注视角更加的细微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说文体风格,而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就是一个利用儿童视角进行自我呈现的典型范例。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促使了儿童视角的手法在萧红的手里成熟化了,可以说,儿童视角成就了萧红,萧红也成就了儿童视角。 关键词:萧红;儿童视角;《呼兰河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0-0-02 一 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叙事策略。[1]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个成功运用儿童视角典型的范例,行文中流露出清新的童趣。 小说《呼兰河传》在开头写道,“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的,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严寒把大地冻裂了……”[2]作者就用寥寥数笔,简单而又平凡的词汇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了回忆的故乡。作者利用独特的儿童视角回忆童年时代的故乡,而这些回忆最主要的是关于后花园与爷爷的。萧红善于利用儿童视角的观察世界的独特优势,运用儿童稚嫩的眼光与想法,另辟蹊径,发现不一样的成人世界的生存空间,具有不一样的审美情趣与美学价值。 茅盾曾经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写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3]小说在刻画后花园时,萧红利用了儿童视角,对后花园的各个场景都进行了细腻地回忆性描写。萧红是一个充满童心童趣的作家,她的记忆中故乡的后花园是五颜六色的,而她的笔触下的大自然更是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4]这段文字描写了可爱美好的后花园,充溢着温情与童趣,流露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珍爱和怜悯。 儿童视角是通过孩子的目光进行察看和透视,感观不一样的世界,易于揭示成人所难以体验到的生存面貌。然而在还原儿童眼中的世界,萧红具有不可逾越的写作能力和不可模仿的天赋才能。在描写后院里下雨时,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只晓得头顶上啪啪啦啦地打着雨点,往脚下看着,脚下只是些狗尾巴草和韭菜。找了一个韭菜很厚的地方,我就坐下了,一坐下了这缸帽子就和小房子似的扣着我。这比站着好很多,头顶不必顶着,帽子就扣在韭菜地上。但是里边黑极了,什么都看不见。同时听见什么声音,也觉得远了。大树在风雨里边被吹得呜呜的,好像大树已经被搬到别人家院子里似的。”[5]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写作技巧,作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文字就刻画出一幅充满童趣的雨中景象。 虽然萧红在创作小说的情节结构、矛盾冲突等方面的能力并不强,她不善于编故事,但是她却善于利用儿童视角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儿童的眼光来还原整个世界。她在《呼兰河传》的文末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回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由于萧红后期的文学创作游离于时代的主流话语空间,而她的作品又极具个性与自我,毫无疑问,其注定要遭到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与批判。 二 由于童年稍纵即逝,于是常常化成我们成人之后思念的对象,它像故乡一样,越想念越向往。无论是对童年美好的回忆,还是对故乡深切的思念,都是对逝去时光的追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童年与故乡早已不是原来所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心灵家园,承载了太多的原本不具有的意义。而萧红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营造出一个与现状不同的世界,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感。 萧红被后人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一生历经磨难坎坷,肉体与精神备受摧残,在她创作高峰时期,凄惨地离开了人世间。她的创作生涯虽然不足十年,但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她自身遭遇与时代背景的相互交织促使她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文坛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作者采用一种回忆性的语调,利用儿童视角,向我们描绘出故乡呼兰河自然风光和风俗习惯。 萧红的童年是孤独寂寞的,幼年即丧母,冷酷无情的父亲对她漠不关心,只有“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6]她在后花园与爷爷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