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沈一石看大明王朝的官商关系
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之所以长盛不
衰,是因为“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一种垄断性资源, 这种资源可以用 来与商人进行交易
给我们讲了一个天才商人辉煌时的故事。 一代丝绸巨商沈一石,在 生意场上和政治斗争的旋涡里,练就了一身本领,他运筹帷幄,决胜 千里,来往于官场、商场、情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尽显一时之 风光。古语说得好,得胜于斯,必败于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沈一石身上,我们看到了商人的智慧、商人的狂妄、商人的霸道、 商人的无奈,以及商人在官场斗争中的最后下场。 沈一石的命运无不 与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息息相关。
“当官”不成直接“发财”
皇粮从法理上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要侵犯私有产权从来就不大容
易。由于皇粮有限,造成官场资源稀缺,官位的稀缺凸显了封建社会 官职的高贵。这种高贵对于多数谋求当官的人来说, 除了光宗耀祖之 外,还与发财联系在一起。于是,当官成为一举两得、名利双收的事。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当官”与“发财”紧密相关。这可以用 经济学来解释:皇帝们既没有能力靠一己之力或一家之力打理江山, 又必须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统治江山, 所以,不得不报出一个有诱 惑力的市场价格,以便吸引普天下的“职业经理人”。
对于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抱负却又由于各种原因当不到官的人来 说,既然“当官”是和“发财”联在一起的,那么,在当不到官的情 况下,直接去“发财”也是一条捷径。有一首打油诗说得好:“老天 下雪不下雨,下雪之后变成雨,下雪变雨多费事,不如现在就下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之心,人皆有之,只是“道”不同而已。 皇帝能够“忽悠”天下人才为己所用的一个绝招, 就是为广大读书人 提供取财之“正道” ??当官。倘若没有机会走上当官的“正道”, 尽 管是一大不幸,但如果能退而求其次,通过经商来实现发财的愿望, 也是挺好的。在从商的路上,中国并不缺乏人才。
背靠官府好做生意
沈一石是中国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典型商人。 他很有商业嗅觉,也很 有管理能力;他很会算账,也很懂官场潜规则。别看他挥金如土、花 天酒地,但不忘在官员面前穿上粗布衣服,以示贫贱;他白己喝凉白 开,把最好的茶递给官人喝。在以挣钱为唯一目标的前提下,他什么 事都想得出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他敢在官人身上花钱,敢在女人 身上花钱。在他看来,凭他的智慧和经济实力,在浙江省就没有什么 搞不定的事。这一点他的确做到了。
丝绸的出口是宫里直接掌控的国有垄断项目。 沈一石虽然没有学过 经济学,但他知道“一切利润都在垄断之中”的经济学道理。所以, 他花重金从苏州买下芸娘,专门侍候江南织造局的监正杨公公, 当了 杨金水的“对食”。有了这个靠山,他才能成为江南织造局最大的织 造商。并且在嘉靖三十七年,江南织造局报司礼监呈奏皇上特赏沈一
石六品功名顶戴。
清朝的官帽是红顶,所以有“红顶商人” 一说;在明朝,官帽是黑 色的,叫乌纱帽,大概沈一石之流可以被称为“乌纱商人”。 红也好, 黑也好,亦官亦商,总是好做生意。
中国古代的商人,尽管不在官场混,但他们都知道“天子”与“天 下”的悖论。所以,他们往往会把商业智慧用到最不应该也是最应该 的地方去,这就是勾结官府,权钱交易。不论是生存也好,还是发展 也好,舍此别无做大做强的机会。商人们都深知两条规则:在商言商, 千万不要与皇权作对,此其一;皇恩浩荡,粘上了就是巨额利润,此 其二。事实上,对于多数商人来说,皇恩往往是通过各级官员的“跑 冒滴漏”,间接地流入民间的。所以,为商之人都知道,没有官府的 帮衬,生意根本就无法做强做大。
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之所以长盛不衰, 是因为皇权统治 最终离不开官员,官员是统治的手段。而被作为手段的“官员”,也 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一种垄断性资源,这种资源是可以用来与商人进行 交易的,它不是经商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并能得到丰厚的 收益。
商人,
官场之争的受害者
帝王们都知道,官商勾结的后果是把“皇家私有”变成“官家私 有”,从本质上讲,是把社会财富从一家之“国有”变成千百家之
“官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之争也好,官场之 争也好,都可以说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斗争。 中国的帝王为了稳 固白己的“天下”,一面坚决让有钱的商人没有社会地位, 一面想法 子抄官员的家。这也是“天子”们的政治智慧。
然而,最后他剩下了什么呢?在承受官府的盘剥加上白己的无度挥 霍之后,净资产已经所剩不多。于是,他把最后的流动资金都用于买 粮,作最后一次豪赌,打算发一笔天灾人祸之财 ??借助官府的力量, 低价收购灾民的土地。但因海瑞生扛硬顶,情况发生突变。他只好把 用于买地的100多船粮食”奉旨赈灾”,最后血本无归。沈一石被迫 走上了绝路,于是点上一把冬天里的火,把白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