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浅谈现代汉字中的几类新字
【摘要】:近年来,现代汉字中,出现一批新义字(如:“怂”、“怼”、“囧”等)和新造字(如“帅”、“孬”、“甭”等)。本文把这两类字都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新字,举例说明了这些新字的源流和产生机制,并对这些新字的规范化问题作了一些讨论。另外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现代汉语中还有一批新造的专有名词(如化学元素“氰”、“氨”等),因为使用领域单一,本文并未把其纳入讨论范围。
【关键词】:现代汉字;新造字;新义字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变化,必然要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有所体现。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网络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各地方的语言文字使用出现交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方言字、网络用字进入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造成了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大批新字。本文所定义的新义字主要指两类:一是古代汉字中的非通用字,被现代汉语借用来表达新的意义(如“怼”、“尴”、“尬”),本文称之为新义字(其中不包括译音词,因为译音词只是借音,单个字义并没有发生改变);一是古代汉字里也没有的,现代新出现的(如“帅”、“嫑”),本文称之为新造字。下面就新字的来源进行分类举例分析说明,讨论其产生机制。
一、新义字
(一)本有其字,误用别字
“怼”读作duì。《说文》:“怼,怨也,从心对声。”[1]是形声字,“心”为形旁,“对”为声旁。现今又多讹借为“碰撞”、“打击”义,此项本字当作“?”覩猥切,合今音duǐ,(《说文》未收录此字)如北方方言:?鼓。打鼓叫擂鼓,?鼓就是拿鼓锤轻轻?撞鼓面。?鼓一词,形容用不软不硬的话违拗顶撞人。如:“你别尽拿这话?鼓我。”
“怂”(拼音:sǒng),形声,从心,从声。本义为“惊慌”,惊惧。《说文》:“怂,惊也,从心从声,读若悚。”[2]后又引申为“鼓动别人去做某事”。现今流行语中,该字被用作“?sóng”(《说文》未收录此字)的讹借,用以表达“讽刺软弱无能,胆子小”之义。这新类字有以下几个特征:1、本字较为生僻,不是常用字,没有同音字;2、现代新字在其本字的本义上发展出了更多的意义,使用范围变得更广;3、这类新字新义符合了现代人对其字形字义搭配的心理认同。
(二)其义来源于方言同音词
“尴尬”两个字,《说文》作“尲尬”。《说文》:“尲,不正也。从尢兼声。”“尬,尲尬也,从尢介声。”也就是说,“尴尬”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是“尢”。“尢”是什么意思呢?“尢”字《说文》解释为:“跛也,曲胫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段玉裁注:“跛者,蹇也。尢本曲胫之称……跛者多由曲胫。”[3]察其篆体,“尢”确实象“曲胫之人”。《辞源》解释得更为清楚,摘抄如下:“尪: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注:‘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注:‘尩,突胸仰向疾也。’”[4]看来,“尢”是一种残疾,“尢”字旁的字多与人骨骼弯曲之状态有关。按《集韵》“行不进”和《说文》“行不正”的解释,“尴尬”的本义应该是因腿疾而走路不稳的样子。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尴尬” 本为南方方言词汇,在客家话、吴语有所见,后被收入普通话。通常是说人遇到的一种处境,让人感觉很难为情,无所适从。像这类新义字还有“垃圾”、“噱(头)”等。
(三)其义来源于网络流行语
“囧”字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出现,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字形魅力,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最牛的一个汉字”。甲骨文
“ 囧” 写作“ ”像古代窗牖之形,本义一般指窗户,后由窗透光,引申为大明之义。如:
《说文解字·囧部》:“囧,窗牖丽楼闿明。象形。”
《玉篇·囧部》:囧,大明也。”
《广韵·梗韵》:“囧,光也。彰也。”
《康熙字典·丑集上·口部》:“囧,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憬。”
《辞源》口部:“囧,俱永切,上,梗韵,见。窗牖。窗透明, 引申为大明。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五心明经引仓颉篇。”
《汉语大字典》:“冏,(一)古丙反。光;明亮。(二)《龙龛手鉴》古荧反。同‘冋’。”
由上可知:“囧”字在很多字典辞书中都有收录,但《现代汉语词典》未再收錄。可见,“囧”字在古代曾使用过,后来死亡了,一方面是因为以“囧”字作为偏旁的字不多。许慎《说文解字》所收录9353 字中,“囧”字作为构件成分的字(不包括“囧”)只有三个。
“囧”用作无奈、悲伤、忧郁、无比尴尬的现代新义,在网络上使用的最初启示来自日本。Orz 是
文档评论(0)